王颖今年60岁,在三亚做志愿工作已有6个年头,为了让“候鸟”老人在三亚能用上医保,她上下奔走沟通,解决了多个省市医保卡在海南刷卡买药的问题。为了在三亚创办异地养老协会,她自掏腰包20万元,为办公室交房租。2017年王颖获得“三亚好人”称号,并被评选为第二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四处奔走

  为“候鸟”老人

  解决异地就医难题

  “2002年就已经有很多东北的老年人到海南养老了,他们说到海南之后生活质量提高了,疾病也有很大程度的缓解。”王颖告诉三亚日报记者,那个时候东北人认为,儿女因为工作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是极大的不孝,若是把老人送到海南养老就是最大的孝顺。

  也是从那时起,“候鸟”老人这个群体开始引起了王颖的注意。很快她就发现,这些来海南养老的老人,虽然能和当地人一起享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却不能享受当地的医保,就医买药需要现金支付。因此很多老人在长途跋涉来海南的时候,要随身携带很多常见病的药。

  为人儿女的王颖很心疼这些老人,于是她四处奔走调研,上下沟通,成功解决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省市异地医保卡在海南刷卡买药的问题。2012年王颖又携手各地志愿组织、热心人士联名向铁路部门呼吁,2013年7月份,从哈尔滨到海南的直达列车终于通车。

  ■自掏腰包

  筹建异地养老协会

  2013年年底,王颖开始筹建三亚市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为了使工作能正常运转起来,她自掏腰包,垫付了办公室房租及急需的各种费用达20余万元。协会成立了11个部门,涵盖了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会员之间提倡志愿服务意识,大家互帮互助,在得到便利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老年生活。

  “比如我们的维权部,是负责给老年人提供法律指导,告诉他们去什么地方办什么事儿的。”据王颖回忆,老年协会维权部成立的第一年,就接收了两三千起维权事件,几乎天天爆满。王颖的工作得到了当时三亚民政局老龄科郑科长的高度认可,当时的民政局老龄科室只有2个工作人员,而他们要应对的是将近40万“候鸟”老人的诉求,王颖的工作恰如雪中送炭,很大程度上替政府解决了难题。

  为了丰富“候鸟”老人的生活,提高大家的情趣,王颖还创办了老年大学,针对“候鸟”老人的特点和需求,开办了音乐、舞蹈、模特、书法、烹饪、疾病预防、健康养生、手工制作、手机智能等学习班。并且举办候鸟节系列活动,通过春晚和千人相亲大会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丰富了“候鸟”老人的生活,促进与当地居民的融合。

  “老年人也愿意发挥自己的余热,和政府及当地人民同心同德,建设好我们的第二故乡。”自协会成立以来,王颖每年都会组织协会志愿者,配合市民政局、市团委、天涯区、吉阳区等政府部门做义工和志愿服务工作,参与红十字会,去交通要道协助维护交通秩序,到三亚湾站岗,进社区进养老院,三亚的每个角落都有这些志愿者的身影。

  ■热爱三亚

  义务宣传“第二故乡”

  在三亚做了6年的志愿工作,王颖已经把自己当成三亚人了,走到哪儿她都要宣传一下她的“第二故乡”。为此她主办了5期《海南异地养老服务指南》会刊,借以宣传三亚,针对性强,内容翔实,被人们称为“‘候鸟’老人在三亚生活的百科宝典”“是开启国际旅游岛三亚之门的金钥匙”。

  “曾经有个别外地人在三亚有不良表现,导致有些三亚本地人对外地人有所偏见,这些年在我们的努力下,这种观念正在被改变,政府对‘候鸟’也越来越重视,也很支持和认可我们的工作。”王颖对外地人才在海南的发展充满了美好的愿景,她向记者表示,自己虽然不是真正的三亚人,但是她热爱三亚,把三亚作为“第二故乡”,只要能让这个家更美好更舒适,一切付出都值得。

  (三亚日报 记者 洪光越

[责任编辑:王晓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