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jpg
  • ad740.jpg

柳勇刚:八年守岛不言苦

发布时间:2016-11-01来源:三亚文明网

  

  柳勇刚和“断臂电工”陈开桂一起维修电器。任永峰 摄

  “安全第一、游玩第二,有事请找景区110,祝您旅途愉快!”9月28日,三亚边防支队西岛边防派出所官兵柳勇刚向过往游客分发讲解自制的《安全须知手册》,方便游客观光游玩。

  入伍17年来,柳勇刚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边防警官。他怀着对驻岛事业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精神,先后两次主动申请驻岛,时间长达8年之久。作为驻岛时间最长的一名官兵,他用无悔青春演绎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守岛情,被群众、游客誉为玳瑁洲岛上的“守护神”。

  守护平安的警务“达人”

  西岛作为三亚最大的有居民热带海岛,岛上气候宜人、风光旖旎,海岛因形似玳瑁,又盛产玳瑁,又被称为玳瑁洲岛。作为知名的热带海岛景区,西岛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服务游客成了西岛边防派出所的一项重要工作。

  西岛一面是风景迷人的沙滩海岸,另一面却是令人畏惧的悬崖礁石。因为地形复杂,每到旅游旺季,岛上游客激增,安全隐患问题便逐渐凸显。如何营造平安景区,成了驻守官兵的一道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柳勇刚以8年驻岛积累的经验,主动探索景区管控模式,向群众和游客们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景区警力不足,我们就借力用力,将岛上200多名群众纳入我们的治安管控‘后备军’,形成管控合力。”柳勇刚介绍,“岛上景区与居民区被划分管理,居民、游客密而不乱。”通过走访调研,柳勇刚创新推出海岛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每个村小组、每个对应景点设立为一个网格,网格长为村小组长,景区安保人员为第一责任人,直接对分管辖区官兵负责,有效激活了海岛网格化管控新模式。

  结合互联时代,柳勇刚还创新推出了“微警务”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就能实现报警、投诉和景区预警信息、气象信息、寻人启事的实时接收和发布,实现了与公众的实时互动交流。此外,柳勇刚还结合户籍办证需要,推出了微信预约办证服务,为海岛居民办理证件提供了便利。

  6月12日,接到游客微信报警称,有人不慎跌落摔伤,情况十分危及。由于微信报警信息上附有现场图片,柳勇刚很快就确定了救援地点。在随后的救援工作中,他仅用了15分钟,就发动景区近20名群众参与到搜救工作中,用了不到2个小时,就将游客从悬崖峭壁中救出。

  “社会在发展,我们的警务模式也一直在创新,只要群众有需求、社会有需要,我们就坚决服务到底。”在一次警民座谈会上,柳勇刚坚定地回答道。

  心系群众的帮扶“使者”

  “西岛面积虽然只有2.68平方公里,岛上却住有4000多名居民,是一个典型的海岛大村。别看我们这个岛小,但事情却多得很。”2008年柳勇刚初到西岛时,村委会书记曾毓对他说。看到柳勇刚一脸的书生气,曾书记把他当成了吃不了苦的城里娃。看到书记对自己不冷不热的态度,柳勇刚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孤岛上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不懂海南话,他就一字一句地向岛民请教学习。不熟悉辖区情况,他就一家一户地走访了解;哪家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帮忙;哪家有喜事,他也是第一个出现道贺。经过不懈努力,他从一名“岛盲”逐渐成为对西岛无所不知的“岛主”。

  岛民黎旺早年患有小儿麻痹症,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因对工作生活迷茫,黎旺曾经产生轻生念头。得知黎旺的特殊情况后,柳勇刚主动上门对他进行开导和帮扶,这一帮就是七年。在七年时间里,黎旺从一名失落青年成为一名家电维修能手。生活好了,这让黎旺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此外,柳勇刚还结合景区开发实际,带领一批又一批的岛民完成了转产就业,帮助岛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如今,一户户岛民上岸经营起海上农家乐,一批批岛民走下渔船成为了景区职工,一栋栋家庭旅馆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一艘艘别具特色的海鲜鱼排整齐排列,这些华丽转变的背后凝聚着柳勇刚和守岛官兵的心血和汗水。

  “那时多亏了柳警官的帮忙引导,不然我现在还是一个穷渔夫呢。”岛民麦上健逢人便夸赞道。因为工作能力突出,同事们都打趣地称他为“好钢”。“既然是好钢,那就得用在刀刃上,哪里需要哪里上。”柳勇刚自娱自乐地说道。

  “现在整个岛上的居民,没有他不认识的,没有他叫不出名字的,就连辖区的狗看到他都会拼命摇尾巴。”如今提起柳勇刚这个名字,曾书记便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以岛为家的忠诚“卫士”

  “‘10个守岛兵,8个得结石’这是流传在岛上的一句话。”柳勇刚如是说。

  2005年,柳勇刚调上西岛,当时景区还处在开发阶段,基础设施落后,岛上更是缺水缺电。因为没有自来水,岛上的群众只能挖井打水,但西岛属于典型的海水岛,地下水钙化物超标,很多村民因长期饮用井水而患上了结石病。为了喝上健康水,官兵们只能借助岛上的运输船进行定期补给。如今岛上虽然通了水电,但是海岛的特殊地理环境还是影响着每一位守岛官兵。

  “平时岛上风浪大,遇到台风天气,就是一场灾难。”说着,柳勇刚指着岛上一座被拦腰折断的海防监控塔无奈地说道。

  2013年11月,天气异常闷热,台风“海燕”吹断了海底电缆,岛上连续数月停电,有时连续三四天停水。由于码头受损、船舶停航,柳勇刚与官兵们10多天没有吃过一棵新鲜蔬菜,只能靠储备的罐头、火腿来维持生活。

  “西岛是一座‘孤岛’,对官兵来说最不方便的就是出行问题。每天只有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才能搭乘景区的快艇上下岛。”谈起对岛上生活的感受,柳勇刚从容地说道。

  “驻岛条件那么辛苦,你为何要执着坚守?”曾经有一名刚上岛的新战友这样问他。

  面对新战友的提问,柳勇刚微笑地说:“因为岛上有我最亲的人和最信仰的精神。”后来这位新战友才明白,原来经过长时间的朝夕相处,柳勇刚已经把岛上的群众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牵挂。而他一直追求信仰就是西岛女子民兵连以岛为家、戍边卫国的奉献精神。

  “西岛女子民兵连始建于1959年,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电影《海霞》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他们不仅是全国著名的民兵模范连队,更是西岛的灵魂,西岛人民的守护神,她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谈起西岛女子民兵连,柳勇刚满怀敬意地说。(三亚日报记者胡拥军) 

责任编辑:陈 明朗

图说三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