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jpg
  • ad740.jpg

三亚同心义工社——情系志愿路 同心筑爱心

发布时间:2016-08-31来源:

  

  三亚同心义工社成员慰问敬老院老人。 

  因为当初小小的爱心萌动,三亚同心义工社从最初10多人的小队伍发展到如今1300多人的群体,这也是创建者之一的谢金龙及其志愿者伙伴们所始料未及的。谢金龙说,在每次志愿服务活动中,人们所表露出的内心温情和美好的东西都让他动容,这也坚定了他要将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到底的信念。

  2014年10月,三亚同心义工社“手心相牵、共享阳光”项目获得三亚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2015年9月,三亚同心义工社“奉献爱心、传递美德”项目获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2015年11月,三亚同心义工社“奉献爱心、传递美德”项目获三亚市十佳项目奖。

  因爱结缘: 志愿服务朋友圈日益壮大

  谢金龙是海南儋州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到三亚,工作之余他曾发起“三亚儋州同新慈善互助基金会”,多次参与慈善救助。2012年他参与发起儋州南岸大家坊奖学基金会。2014年他萌生了通过网络和微信的渠道参与志愿服务的想法,并关注了某个志愿者微信圈,但因组织者不太积极,不少人纷纷退出了。

  谢金龙觉得通过网络组织志愿者的方式很好,便与群里同样热心公益的钟满荣、郭源章等人重建微信圈,把那些愿意做志愿服务的朋友们再次集合起来。“大家都是因为爱心和乐于奉献聚集在一起,就取名为三亚同心义工社”。从创立开始就带着浓浓草根味的志愿者队伍,扎根基层发展壮大,期间也经历了志愿者们艰辛的探索。

  最初他们也遇到被人误解、不被支持、募集资金不易等问题。“开始我们只有10多人,日常的花销都是自己掏腰包,但只要与爱、与公益有关的,我们都会去做,”谢金龙说。

  两年来,三亚同心义工社秉承着“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爱心同行”的服务理念,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理念,现已发展成员1000多名,定期前往高峰敬老院、光明连接儿童康复中心、社会福利院、三亚特殊教育学校、三亚惠康儿童康复中心等地进行志愿服务,开展文明交通引导、海滩环保、公园清理垃圾等志愿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乐此不疲:

  “帮助别人,心里感到快乐”

  三亚同心义工社多数人都是普通的市民,有做生意、上班的,还有家庭主妇,平时都是通过微信群、陌陌群联络,在志愿活动中,他们毫无怨言,乐此不疲地坚持着。他们的共同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志愿行动,去感染和影响身边的人。不少志愿者还将自己的朋友、家人加入到志愿活动中来,让社团逐渐发展壮大。“能帮助别人,心里感到快乐,值得我和我的家人坚持做下去。”志愿者孙女士说。

  担任社长的谢金龙不仅经常参与志愿活动,还发起、组织多次志愿活动。每次活动前,他都要与成员下乡到贫困山区进行摸底调研,实地考察情况是否属实,然后进行策划,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除了筹办各项公益活动外,他还要负责管理群内的志愿者。

  “三亚同心义工社是一个开放的公益平台,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倡导在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自愿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谢金龙说,他们现在最大的优势是“人力资源”,为了珍惜这份信任和努力,他们设有专职会计,做好财务入账、支出等,实现透明管理,且每次活动后会在群里公开收支情况。

  靠着网络的牵线,一群平凡、陌生的人就此走进志愿和公益的事业……如今,他们仍在为扩大公益行动服务项目而奔波,希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坚定信念:

  传递爱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陈文星在三亚一家酒店担任厨师,每个周末他都会参加同心义工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靠着一股使不完的力气,他总是挑选最苦最累的活干,大家都叫他“牛哥”。2015年6月,因三亚气候干旱、加上地势偏高,光明连接儿童康复中心连续几天停水,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三亚同心义工社组织志愿者顶着烈日搬运桶装水,陈文星等人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即便累得腰酸背痛也没有丝毫怨言。

  时至今日,谢金龙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到光明连接儿童康复中心的场景,那里收治着数十位无法言语、无法走路的脑瘫儿童,这让他触动很大,同时也坚定了他要将志愿活动进行到底的信念。“志愿就是由心而发,只要你有爱心,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就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不会放弃公益,它是我一辈子的追求,”谢金龙说,目前他们在积极策划组织各种公益活动之余,还计划在三亚周边地区如保亭等市县成立三亚同心义工社分支机构,将爱心继续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甚至辐射到整个海南岛。  

 

责任编辑:陈 明朗

图说三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