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共享单车大幅度投入市场后,在助推绿色出行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一个现状是,共享单车一边成为人们重要的出行工具,一边却屡受“伤害”。

  被上“私锁”,被搬进自家院子,被扔进河里,被刮掉二维码……作为绿色环保、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点的交通工具,共享单车却不断遭到破坏。

  其实,这一类现象并非仅出现在三亚一个地方,此前,多地都曾出现过类似现象,已成为共享单车管理上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上私锁、扔进河里、刮掉二维码,这类只考虑自己需求不顾及他人的自私行为形成的原因诸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个体文明素质的低下,这也是共享经济给我们带来的考验和挑战。

  共享经济推动了社会管理、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和完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加速共享经济的发展速度、守好共享经济带来的积极效果,需要公共文明的不断涵养和提升。而公共文明的发展则需要个体文明的进步。

  一个与现代文明接轨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个体的文明是秩序的源泉。一个文明的人、一次文明的行为,能够带动影响身边的人,从而将文明理念更深更广地宣传开来。而类似破坏共享单车的不文明行为,则会影响社会秩序,给他人带来负能量。

  近年来,文明行动深入开展,很多人对于文明的认识已经有了巨大的提高。然而却还是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误区:自己文明即可,他人是否文明与自己无关。诚然,文明需要从自己做起,但最终的社会文明发展需要的是人人参与、人人行动。因此,我们在守住底线,不做单车“猎人”的同时,也要对那些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大声说“不”。

  在共享单车屡被破坏,一车难求的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共享单车企业加强了维修并积极创新,上线了“免扫码解锁”功能。但在笔者看来,治根治本之法还是要让文明意识在人们内心生根发芽,让文明成为一种自觉。

  (三亚日报 记者 吴采净

[责任编辑:王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