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33天,心跳骤停26次……”

  三亚游客写下感人日记,记录医护人员全力拼搏为她创造生命奇迹

  -海南日报记者符王润 通讯员徐敬

  入院33天,26次心跳骤停,26次除颤……近日,一度被判定为99%死亡的年轻女患者李玫娜,在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近日,李玫娜将自己入院33天的经历进行整理,写下感人日记,记录医护人员为自己与死神搏斗的惊心动魄,以及对她付出温情关怀的感人细节。

  2018年1月28日晚上,因甲亢性心脏病发作,在三亚的山西游客李玫娜被转入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ICU。意识模糊的她并不知道,此后她在生死线上进出了26次,待她再次清醒时已是2月4日。

  当时的李玫娜,心脏EF值降到了20以下(EF为射血分数,正常值为50%,35以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几率大大提高),经过专家会诊,重度心衰的她被判定为99%死亡。几乎所有的医生都觉得她没有生存的希望。

  然而,省三院ICU的医护人员却依然坚持对李玫娜实施抢救。期间,李玫娜心率极度失常,随时会出现室颤,主管医生杨云和护士们却不放弃这1%生的希望,极力抢救在生死边缘徘徊的她。

  “整个抢救过程中,我的心脏骤停26次,除颤也足足26次!胸口的皮肤都被电焦了。现在,总是有医生和护士说,我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其实,在被判定99%死亡的情况下,这剩下的1%并不是我的奇迹。这是重症医学科林森主任、杨云医生以高超的医术和快速准确的反应,ICU各位护士们以极度的敬业,创造的生命抢救奇迹!”李玫娜在日记中动情地写道。

  “ICU就是要快,快速反应,快速救急,快速用药,必须有效果,没有效果就要快速找出原因。一切都要快,生命是一刻都等不及的,婆婆妈妈的人是做不了ICU的。”对于自己的工作,省三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林森如此说道。

  除了专业,敬业也是李玫娜在住院期间对医护人员最深的感受。

  “在ICU的这一个多月的治疗,我看到了极度有责任心的杨云医生高强度的工作日常。除了辛苦的白夜倒班,他休息日也会来科室加班观察病人的情况,及时修改医嘱……就连过年期间也不例外。杨医生把本该陪伴家人的时间,都奉献给了病人。”

  “ICU的护士们,都是具有高抗压能力的姑娘们。ICU的护士们,24小时轮班,每个班次都忙到没时间喝一口水。她们面对十几个能量泵和心电监护,一整晚都不能合眼。很多病人情况危重,大小便不能自理,大多不能自主翻身,姑娘们都耐心对待,把病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

  在李玫娜的日记里,记录下了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在ICU这样特殊的病房内,李玫娜也深刻感受到了医患之间“信任”二字的重量。

  “我除颤时仅有的一点记忆,就是杨云医生说‘我一定要救活你。’在每两分钟一次的除颤中,我坚定地相信杨医生,对自己默念我一定要保持清醒!每次除颤后恢复意识,我在与医生和护士紧张而关切的眼神对视中,都能感觉到温暖。那时虚弱的我已疲惫不堪,我害怕自己闭上眼睛放松下来,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模糊地记得那时我抓着杨医生的手,问他可不可以不下班。杨医生笑着答道‘可以啊。’”让李玫娜感动的是,当自己从昏迷状态苏醒过来后,才知道杨云医生真的在下班后又一次加班24小时,直到确认她脱离危险才回家休息。

  “还记得除夕夜是杨医生值班,不能有家属的陪伴过年,他担心我心情的波动会影响我的病情,就主动陪我聊天,询问我家乡过年的风俗,用自己的手机给我看春晚,护士们给我分享水果,谈天论地……”李玫娜在日记中回忆自己在ICU中度过的这个特殊除夕夜,她并没有感到寂寞,反倒因为这场生命的博弈,收获了在陌生城市与医护人员的这一份相互的信任,感觉到异常的温暖。

  (海南日报 记者 符王润 徐敬

[责任编辑:王晓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