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城市里,时常涌现出很多美好的人,以实际行动感动着我们,在3月14日的《三亚日报》上,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个人。

  老党员董淑娥今年69岁,退休前是黑龙江省政府机关幼儿园的一名厨师,28年来,董淑娥坚持为300多名孤寡老人、病残人员义务服务,做孤寡病残的“义务保姆”,帮助了他人也快乐了自己。

  爱的奉献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69岁的董淑娥28年义务为孤寡老人、病残人员义务服务,忠实地诠释了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价值观,点亮了思想道德高地的“明灯”。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小爱也能汇聚成大爱,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盏明灯也可以照亮前行的道路。董淑娥28年的坚守,虽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但她却用爱心演绎了最可贵的人间真情,值得点赞和称道。

  这样的人间真情引领了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充盈了我们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朴实、最令人感动的生动诠释。

  这样的人间真情也能吹散社会上的负能量。曾几何时,一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事件给社会带来了“黑色素”,令人寒心,更斩断了一些人热情奉献的念头。董淑娥28年坚持义务为他人服务的事迹恰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笼罩在一些人心田上的“雾霾”。

  经济发展、社会转型,这样的背景下,各种思想观念冲撞交错,各种价值取向集中呈现,我们并不意外,但不能就此放任自由。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价值引领。在社会转型升级、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定位,没有向善精神的引领,很多人就可能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走错路。

  不过,庆幸的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并不缺乏这样的精神引领,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到助人为乐,都在不断涌现,每一个人的善行义举,每一次的无私奉献,都是让三亚更加美好的助力,也都是时代进步的道德力量。

  这样的助力和力量并不难,每个人都可以为之,今天我们看到了董淑娥,相信之后我们能看到更多的人循着她的步伐,为社会和谐、城市美好尽一分义务、添一分动力。

  (三亚日报 记者 吴采净

[责任编辑:王晓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