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村村党员干部在“创文巩卫”工作中冲锋在一线。三亚日报记者 周才源 摄 

 

  如果8个多月前您曾到过梅村村,如今重返旧地,您或许会误以为走错了地方。 

  从昔日居住环境严重不达标的“城边村”,到如今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天涯区梅村村党总支部强堡垒,聚民心,创新“1+5”党员帮带模式,走出了一条党群共建新农村的新路子。

  “1+5”党员帮带打造文明卫生村

  梅村村毗邻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全村共14个村民小组,4667人,是一个黎族村落。

  行走在梅村村干净整洁的椰林小路上,随处可见“树文明 讲卫生”宣传标语。道路两旁部分原本裸露的黄土,在“花小钱办大事”的模式下,如今种上了太阳花、地瓜叶等低成本易养护的绿植。村民房前屋后的一棵棵槟榔、菠萝蜜、莲雾、杨桃等果树更是引人注目,树上累累硕果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

  在梅村村保三村小组村民李张飞家里,经过村党员干部和包点单位宣传教育,原来散养的鸽子和兔子变成了圈养,随意堆放的农具、家用物品也摆放得整齐有序。村民坦言,党员帮带活动,让各家庭院美化绿化等各方面,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梅村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永勤告诉三亚日报记者,在上级部门的总体部署和包点单位的具体指导下,该村制定了“1+5”党员帮带考核制度,以考核抓落实抓长效。全村106名党员,每人不仅要带头抓好自家的环境卫生,还要包点五户群众,督促群众把卫生搞干净,逐步打造示范户、示范村小组。通过党员以身作则、带头示范,村民思想觉悟得到极大的提高,积极主动配合村里的工作,以点带面有力推进了全村“创文巩卫”工作。

  保三村小组李向荣家就是梅村村最先打造的一个“点”。李向荣是村小组长,妻子高秀丽是一名党员。一直以来,他们一家都是村民公认的卫生标兵户。自3月1日起,梅村村正式推出“1+5”党员帮带模式,包括李张飞在内的5户群众就成为高秀丽帮带的对象。这项工作一开始并不好做,高秀丽每天都要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主动帮助村民做好庭院卫生,慢慢唤起村民的行动自觉。

  经过李向荣夫妻俩的共同努力,村民比学赶超氛围日渐浓厚,保三村小组率先成为梅村村“创文巩卫”工作的示范村小组。8月10日,李向荣等4户梅村村家庭获评为“三亚市2017年文明卫生标兵户”称号,梅村村大保村(保一村小组、保二村小组、保三村小组)荣获“三亚市文明卫生村”称号。

  “两学一做”让村子“脱胎换骨”

  “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不强,党员就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就无法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活力……”这是梅村村大学生“村官”黄宏甫在“两学一做”笔记中写下的一段话。

  在黄宏甫看来,村民思想改观了,村容村貌改善了,这些改变离不开一支党性强、有作为的党员队伍。严格抓好党建工作,落实“三会一课”,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让梅村村较以前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认真“学”,扎实“做”。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梅村村每名党员都有自己专属的“学习档案”,统一管理,确保学习有资料、课后有笔记,并经常开展“党员活动日”等相关活动,不断提升党员的思想认识,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天涯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2016年9月换届后,以董永勤为党总支部书记的村“两委”班子成员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创新“1+5”党员帮扶模式,抓党建,惠民生,促发展,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董永勤的带领下,梅村村成立了哈密瓜专业合作社,带动不少村民加入,年盈利达120万元,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梅村村以党建为引领,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希望进一步打造属于梅村村的品牌产品。

  如今,梅村村的环境和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梅村村的党员干部俨然成为梅村村担当的缩影。相信在他们的带领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梅村村将建设成为一个百姓幸福、环境美好、村民富裕的新农村。

  (三亚日报 记者 周才源

 

[责任编辑:王晓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