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自从去年提出“引进百名博士进校园”计划以来,迄今已引进一批博士人才,张薇博士是从美国引进的人才之一,她和她的团队在三亚成立海洋观测研究所后更加忙碌了,开展了一系列的海上综合科学调查,获得了一些观测数据及许多海洋科学发现,为海南海洋强省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人才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产业竞争之本。三亚要构建“一支柱两支撑”产业格局,需要有高素质的产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

  三亚市委提出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十大行动”计划,建设人才“海绵城市”就被列入其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三亚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一支柱两支撑”产业格局,让人才成为新的增长极。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严朝君在今年省“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三亚产业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三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引育与创新团队建设,围绕建设人才“海绵城市”,着力破解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上的障碍,进一步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努力将三亚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岛人才高地。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让人才成为新的增长极

  日前,海南省委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我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举措,为三亚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制度保障。

  三亚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明确把产业发展思路表述为“一支柱两支撑”,即以大旅游为支柱、以新兴科技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支撑。

  近年来,三亚市围绕构建“一支柱两支撑”产业格局,坚持高端引领、夯实基础,大力引进产业人才。

  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岩峻表示,三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离不开优秀企业和人才的参与,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

  今年8月18日,三亚市召开2017年第一次三亚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并通报了三亚市近年人才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近年来,三亚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通过打造平台、完善机制、优化环境,“筑巢引凤”,引进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人才的总量和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据统计,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为10.112万人,为三亚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扎实推进各项规划和工程的实施,让外来人才成为新的增长极。”三亚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称。

  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三亚迅速发展,可圈可点的佳绩背后,是有效的人才驱动。

  为了让三亚真正成为“远者能来,近者能留”的人才“海绵城市”,三亚积极为人才排忧解难,安排市领导与各类专家“结对子”,建立起经常性的双向联系,发挥各类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咨询服务作用,激发他们参与三亚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落户、 子女就学等问题,从人才最急需解决的住房问题入手,结合市保障性住房政策、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等实际,分步实施人才安居型商品房、人才租赁房、安家补贴等工作,有步骤、分层次搭建起人才安居住房保障体系,努力为人才安居乐业创造良好条件,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立足“抓基础补短板”,先行构建人才落户、安居、就医、子女入学、家属安置和人才签证的基本服务保障体系是当前三亚人才工作的“最大实际”。

  “在工资、住房、医疗、创业、落户等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尽可能地使待遇与劳动价值成正比,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劳有所获。”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毕业生沈婕认为,提高物质待遇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去年提出“引进百名博士进校园”计划,迄今已引进朱蓓薇、丁德文、袁隆平、余光中、王蒙、丘成桐、张薇、李纪岩、张莲珠等一批专家学者、博士人才,并聘任北京大学岳庆平教授等8人为住校教授和客座教授。

  三亚学院在今年4月面向社会发布“亿元人才引进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助力三亚学院朝着三亚大学目标迈进。引进人才可享受30-60万年薪、50-100万科研启动经费,以及相应的住房等待遇。

  “这些高层次人才可将先进的学术、教学理念带到学校,在组建学术梯队、创新团队等方面带来了宝贵经验,助力象牙塔内的学子不断攀登科研高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才科负责人王婉茹说。

  据悉,从2010年起,三亚市财政每年安排500多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截至2016年底,累计投入人才工作站、科研项目、人才培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等人才开发项目建设经费达2581万元。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三亚还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落户、安居、社保、医疗、子女入学等政策,加快三亚国际旅游岛人才创业基地二期建设,做好人才公寓的分配和管理工作,统筹推进各领域人才工作,打造南繁产业、医疗教育、深海研究等一批有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以此为牵引,吸引更多的人才向三亚聚集。

  (三亚日报记者 苏隐墨) 

[责任编辑: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