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病媒生物防制观摩示范点丹州小区“巩卫”侧记

 

市民游客在整洁有序的丹州小区农贸市场内选购。本报记者 

市民游客在整洁有序的丹州小区农贸市场内选购。本报记者 孙清 摄 

    〖核心提示〗

    「身着旧衣、穿着雨靴,这是吉阳区推进病媒防制时工作人员的行头“标配”。短短数月,吉阳区“巩卫”工作队工作人员成为了“捕鼠高手”。这背后,是一次次的低头、弯腰、扑下身子,不嫌脏、不怕累。而付出就会有收获,正是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他们彻底清理了“四害”滋生地,让丹州小区告别“脏乱差”,换了“新颜”,成为全市病媒生物防制观摩示范点。」 

    靶向治理 

    啃最难啃的骨头 

    2月9日,副市长何世刚、省爱卫办主任刘学军率与会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专家及工作人员来到丹州小区,现场观摩该小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开展情况。一时间,丹州小区成为了“明星”。一个曾经整治未果的地方,短短数月就被拔掉了“病根”,变成了全市病媒生物防制观摩示范点。 

    “靶向治理,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吉阳区卫计局局长周萍告诉记者,要想从根子上推进病媒防制工作得厘清思路。第一个环节必须清理“四害”滋生地。其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最后一步再进行“四害”消杀工作。若不按照程序走,就会出现“回潮”、“反弹”的现象。 

    经过排查,“四害”滋生地最为严重的地方当属丹州小区农贸市场,这个农贸市场历经多次整治无果的主要原因是,几乎24小时连轴营业,白天卖菜,晚上烧烤、夜宵摊不停歇,工作队无法进行消杀工作。 

    排查后,吉阳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如今,市场入口处新划出了数十个停车位供市民使用,市场外面墙体也已全部粉刷一新,整个市场给人一种宽敞明亮、整齐划一的感觉。坑坑洼洼的水泥地已铺上了光洁明亮的瓷砖,明亮的不锈钢材质摊位上整齐摆放着各类蔬菜,新设置的标价牌上标有产品名称、单价、产地等信息。同时,吉阳区采取“堵疏结合”的方式推进农贸市场周边的改造:拆除周边的乱搭乱建;对于“有证”的烧烤摊、商铺进行统一管理;在周边规划一条“美食街”,给“有证”的摊贩提供平台,让“无证”经营且存在安全隐患的商贩“退市”。 

    丹州小区农贸市场的“变脸”,预示着病媒防制工作向前“跨”了一大步。丹州小区以农贸市场作为样本,在整个小区开展“巩卫”工作。 

    经受考验 

    清除“四害”滋生地隐忧 

    在对农贸市场进行整治后,工作人员面临最严峻的考验是堵住老鼠洞。只有消灭了老鼠洞,才能真正清理滋生地的隐忧。而如何发现老鼠洞,又如何堵住老鼠洞?这成为令工作人员最为头疼的问题。 

    “人家要躲得远远的地方,我们越要往里钻。”周萍告诉记者,越是脏乱差的地方,越是“四害”聚集地,越要往深处挺进。为了找到老鼠洞,工作人员每天穿梭于排污口、下水道口等恶臭扑鼻、污水横流之地。 

    短短数月,吉阳区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扎根一线,大家不怕苦、不喊累,脚步不停歇,在整个丹州小区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发现了几百个老鼠洞。为了治标又治本,发现老鼠洞后,大家集思广益决定先往洞里投放“药品”,再用混凝土将洞口封死。 

    为了做好病媒防制工作,吉阳区工作人员真正做到低下头、弯下腰、扑下身子,带着“标准”、“问题”下去工作,才破解了“四害”滋生地久而不治的难题。 

    以学益智 

    提高病媒生物防制水平 

    在周萍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办公桌上放的4本关于“创文巩卫”的工作手册,还有1本是关于病媒防制的工作手册,最厚的一本工作手册达159页。这些资料,他每天都要阅读。白天“巩卫”,晚上还得花时间对病媒防制进行系统学习。 

    “你看,空调口有问题么?”周萍指着办公室的空调问记者。记者看到,办公室的空调干净、整洁,并没有发现问题。周萍说:“病媒防制的问题都在细节处,空调排气口没有密封。按照要求,只有密封了蟑螂等‘四害’才爬不进来。不同的场所,要求都不相同。病媒防制涉及面广,是一项既错综复杂而又严密细致的工作。必须了解标准和规定,只有熟谙于心,才能胸有成竹,做到有的放矢。 

    除了“自学”外,周萍还专门邀请专家开设现场课堂进行讲解,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病媒防制相关知识的培训。 

    吉阳区委书记陈跃表示,丹州小区成为病媒防制示范点说明丹州小区病媒防制工作得到了肯定。在推进“巩卫”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吉阳区的干部们要勤于学、敏于思,以学益智,认真学习标准,正视工作现状,积极查找问题和不足,努力提高病媒防制水平,以问题为导向,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实施到位,责任措施到位,整治工作到位,举全区之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扛起吉阳区主阵地、主力军的担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