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经过升级改造的丹州小区农贸市场干净整洁。孙清 摄

 

  编者按  

 

  “巩卫”是三亚当前的主要工作之一。因“巩卫”而进行的环境卫生大整治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清理槟榔水、改造农贸市场、推进“门前三包”、治理占道经营、整治污水、规范“四小”行业……通过持续整治,三亚道路更顺畅,市场更整洁,餐饮场所更干净,城市面貌更靓丽,生活环境更舒心。“巩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民生,今日起三亚日报推出“干净了,我的城”系列报道,请普通群众讲讲“巩卫”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农贸市场连着千万家,关系老百姓的菜篮子。全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加大了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监管力度,一个个农贸市场在“巩卫”整治活动中脱胎换骨、展露新颜。农贸市场环境好了,顾客买菜购物的心情舒畅了,市场内的商户自然也乐个不停。  

 

  “市场分区管理、市场整齐有序了”“干净卫生了”……2月12日,记者在丹州农贸市场采访时,商户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说。此时距离丹州农贸市场完成升级改造已有一个多月时间,在焕然一新的市场内,只见室内灯火通明,地面整洁干净,水产区、蔬菜区、熟食区等各功能区分区规范,货品摆放整齐,商户们在摊位前热情地招呼顾客,顾客在市场内挑选农贸产品,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着,整洁有序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人心情也变好起来。  

 

  “马鲛鱼还有吗?”,“马鲛鱼今天卖完了,明天过来吧”,“你给我秤一条平鱼吧”在通道左侧的112号的摊位前,刘少兰正忙着和顾客交谈着。刘少兰主要经营鱼货,在她的摊位上,鱿鱼、白鲳、石斑鱼、平鱼、花蟹等待售的鱼货整齐地摆放着,光滑锃亮的不锈钢摊位护板上反射出鱼的美丽花纹。  

 

  按照顾客的要求,刘少兰把鱼称好后,为顾客现场宰杀。拿刀,放鱼,在鱼腹轻轻一划,掏出鱼内脏,宰杀好的鱼装进了干净的塑料袋,腥臭的鱼内脏则被拨到摊位护板上新设计的长长的垃圾槽内,整个杀鱼过程娴熟、快速。“垃圾槽专门装鱼内脏等杂物垃圾,护板上放鱼,分区管理,干净卫生。”做完一单生意后的刘少兰乐呵呵地说。而在市场升级改造前,刘少兰在摊位上给顾客杀鱼时,来不及处理的鱼内脏常被放置在案板一边,鱼内脏和待售的鱼同用一个案板,占面积不说,还把待售的鱼弄得脏兮兮的,顾客对此很不满意。“人靠衣装马靠鞍,摊位穿上不锈钢的外衣,说实话,不仅干净了,连摆上去的鱼都变漂亮了。而以前市场摊位桌面是水泥做的,黑乎乎的,不卫生也不好看,有些爱干净的顾客就不愿意进来买。”对于环境转变前后的对比,刘少兰还风趣地打了个比喻,“这就好比把两盘菜放在你面前,好看的那一盘肯定抢着吃呀”。  

 

  环境好了,顾客多了,生意自然也好了起来。早晨,刘少兰从崖州中心渔港进了不少鱼货,不到中午,马鲛鱼、带鱼、海肝鱼都卖完了。“鱼一放上去,就有不少人过来秤,卖得快。”说话间,就有三位顾客让刘少兰秤鱼。“农贸市场的变化很大的哟,门口乱停乱放的现象没有了,市场内环境变得整洁干净,大家买东西也越来越方便了。”买鱼的卢女士说,她是浙江宁波人,现在住在卓达小区,每年都会来三亚住上一段时间。这次来,她对三亚的变化感触非常大。“就拿这个鱼摊来说吧,现在设计的这个不锈钢挡板,不仅干净整洁,而且防止摊主宰鱼时水溅到顾客身上,真的非常方便卫生,我每天都来这里买鱼。”  

 

  到了中午,刘少兰要回家做饭,她让妹妹过来照看摊位。回家前,刘少兰算了下上午的收入,除去批发鱼所花的成本,大约能赚300多元。“这还不是最好的时候,最好的时候,一天卖鱼的毛收入能达到500元。”另外,让刘少兰开心的一件事是,摊位漂亮了,顾客多了,收入上去了,但是摊位的租金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变。  

 

  市场靓了,市场美了,商户乐了,这些变化只是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一个缩影,宛如三亚进行“巩卫”工作后巨大变化中的一滴水珠。水珠虽小,却折射整个太阳的光芒,变靓变美的鱼摊也反映了“巩卫”给老百姓带来的诸多实在便利和恩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