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发艺(右五)在指挥部办公室与其他组员整理村民的档案资料。三亚日报记者 黄世锋 摄

  三亚天涯区海坡自然村棚改项目作为三亚重点改造项目,于今年7月12日开始启动,海坡棚改指挥部十一网格(第四片区)第三小组成立后,工作组全体成员坚持走在前、干在前,争首善、当先锋,大力弘扬“5+2”、“白加黑”、“晴加雨”的工作精神,铆足干劲、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帮助村民算好征地拆迁的“经济账”、“发展账”、“环境账”和“时间账”,争取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实现了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的全面突破。截至本月21日,海坡棚改指挥部工作组十一网格第三小组组长孙发艺所在的海坡自然村棚户区第四片区累计入户51户,累计丈量11户,累计有签约意向两户,累计签订协议8户(其中货币置换3户,货币置换+房屋置换5户)。已拨付补偿款3户(1户货币,2户房屋+货币相结合)。

  义无反顾接“烫手山芋”

  风雨中怀揣“责任心”

  8月19日上午10时许,台风“电母”虽然已远离三亚,但天涯区与三亚各区一样依然风雨交加。在风雨中,孙发艺与第三小组的6名工作人员分两组已先后走访了4户村民。

  记者注意到,孙发艺在步行时,右手打着伞,左手拿着一个用塑料袋子包好的村民档案资料袋始终顶在头上。由于风雨大,孙发艺走访了几户后,身上整个裤腿和上衣已被雨淋湿,但手上紧紧握住的村民档案资料袋没被打湿。“我身体湿了不要紧,只要村民们的档案资料不被淋坏就好。”孙发艺告诉记者,他们每天上午8点开始入户,每入一户需要做一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有的村民家已反复入户七八次了。他们的真情与努力,换来了村民的认可,开始有意向签约,但有的村民还是以种种理由拒绝签约。

  “海坡自然村人口聚集、房屋密集,遗留问题众多,矛盾错综复杂,征地拆迁遭遇瓶颈,工作一度难以推进。”孙发艺告诉记者,由于历经多年的征地,海坡村所剩土地较少,且项目所涉及的村民小组众多,历史遗留问题纷繁复杂,矛盾尖锐突出,群众对工作人员常常避而不见,抵触情绪严重,征地拆迁难度非常大,熟知海坡村实际情况的人,都不敢也不愿意接手。在这关键时刻,天涯区委、区政府专门挑选近两百名实战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广泛、业务技能娴熟的精干力量组建新的工作组,全面深入细致开展征地拆迁各项前期工作。“既然接下这个重担,我就要全力以赴。”孙发艺这样说道。现年40岁的孙发艺系转业军人,从天涯区政法委主任科员抽调到棚改工作组。在分组负责各片区的征地工作时,他毅然接下了人员、房屋情况较为复杂、大家公认最难以开展工作的第四片区。

  细致充分地做好前期思想工作,是快速推进棚改拆迁的基础和保证。棚户区改造工作一开始,孙发艺严格按照“依法征收、以情征收、和谐征收、阳光征收”的棚改动员指导原则,针对海坡自然村村民沉积多年的逆反情绪,与小组全体工作人员发扬“不怕苦、不怕晒”的精神,风雨无阻、不厌其烦地进村入户同村民进行沟通,宣传党和政府的棚改政策,详细了解村民的实际困难和真实想法,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整拆迁补偿政策,从实际出发,以一定的优惠政策保证被拆迁户基本居住条件,维护社会稳定。

  挨家挨户深入倾听

  化解群众心中“坚冰”

  “不处理房拆补助问题,你就不用下来了!”“我现在要出门挣钱,没时间跟你们谈征地!”这是孙发艺与工作组成员进村入户中经常听到的话。

  孙发艺告诉记者,之前他也听说过征地难,以为光按照政策办就行了。直到几次入户才真正了解到征地的难处,碰到了传说中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顿时倍感压力和无奈。面对群众的种种冷嘲热讽,面对征地补差款、强拆补助、土地纠纷、三产安置等棘手问题以及群众的“抱团对抗”心理,工作组及时调整思路,由之前的全面铺开、整体推进,转为集中精力、先易后难、逐个击破,全方位深入了解,入户倾听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想方设法、竭尽全力解决村民们提出的各类问题和困难,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对此,孙发艺率工作组成员深入一线,挨家挨户、耐心细致地给群众做宣传解释工作,引导群众从大局出发,算好征地拆迁的“经济账”、“发展账”、“环境账”和“时间账”。同时,工作组还多次召集相关单位和部门人员开会协调,最终将这个久拖不决、悬而未解的“老大难”问题妥善解决,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化解了群众心中的“坚冰”。

  经过不懈努力,绝大多数群众都表示愿意支持和配合征地工作,不再“脸难看、门难进、话难说、事难办”,孙发艺所在的第三小组进村入户也不再担心“鸡飞、狗叫、人不理”了,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截至8月21日下午,该小组顺利签下了8户村民的土地和房屋,切实扭转了工作难以打开的局面。“要是没有孙发艺他们几个,我们一家不可能那么快签约并领到补偿款。”8月21日下午,刚领到征地补偿款的村民蒲来辉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通宵梳理各类数据

  勇于担当继续攻坚

  “军令如山!”“开弓没有回头箭!”海坡自然村棚户区改造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孙发艺自觉与棚改指挥部签订“军令状”,孙发艺深知,没有全身心的付出和铁一般的工作纪律,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为切实打开工作局面,孙发艺夜以继日地进村入户开展工作,有时甚至顾不上吃饭,超时在村里开展工作;回到办公室,还要召集工作组成员研究和探讨下一步工作,经常通宵达旦梳理各类征地数据和遗留问题。

  为了做好征地工作,孙发艺与工作组全体成员每天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没有怨言。在孙发艺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瓶 “珍珠明目液”和一瓶祛风油。一位组员告诉记者,这是孙发艺为了缓解眼睛疲劳、提神时用的。

  在过去的驻村一个多月来,当面对着一个个“钉子户”时,孙发艺作为工作小组组长,对推进棚改项目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每一天,孙发艺和工作小组的全体成员都能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当最终如期、甚至提前顺利攻克了久攻不下、久啃不了的一个个 “钉子户”时,孙发艺一瞬间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作为退伍军人,吃这一点苦不算什么!”孙发艺表示,在关键时刻,他还要继续挺身而出、率先垂范,为工作组送去攻坚克难的信心和破解难题的良方,为项目全面完成签约做出应有的贡献。“今天下午又有一户村民和我们签约了!”8月21日晚上7时,刚下村回到办公室的孙发艺一脸疲倦,擦了几滴祛风油后又焕发了精神,孙发艺说:“为了棚改,吃这点苦不算什么。”

  “海坡村棚改征地拆迁工作,难度之大、问题之多、任务之重,旁人无法想象,各个工作组能够提前顺利攻克,与每一位驻村干部职工勇于担当的精神、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敢做善成的决心是分不开的。”天涯区委书记张可说道。(三亚日报记者 黄世锋 通讯员 董希雪)

[责任编辑:徐 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