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村落、垂钓水库、与花海争艳、与白鹭齐飞…… 

  

北山村,记得住乡愁的地方。三亚日报记者袁 燕 摄 

  今非昔比的海棠湾,海岸线上满眼都是国际化。

  如同莫言的作品,“最乡土,但也最国际”。不如我们往山里走,来到黎族同胞聚居的村落里,来到没有受到迁移影响的乡愁里,我们寻回最本真的记忆,感受最质朴的赤诚。

  北山村,背靠北山岭,东临仲田岭,西接芭蕉岭,面朝海棠湾。旧称北山峒、北山里,可查历史追溯至元代。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的北山村,又有仲田水库、文尖水库和两个国有林场相伴左右,环岛高铁和东线高速分别从村北村南穿过,全村水田635亩,坡地750亩,山水相依,田园相傍,风景宜人,气象万千。3个村民小组188户949个村民在此安居乐业,短短数年间,将北山村建设成了“全国文明村”、“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

  寻幽探古意 黎家恋乡情

  自驾车由市区往海棠湾方向,自林旺出口下高速,往林旺方向走海岸大道,至海棠中央与艺海棠的位置左拐进入林旺北路,行至龙江风情小镇安置区一期二期之间,转入龙江路上G223国道,往藤桥方向一两公里,在左手方向即可看到“革命老区北山村”的入口大石头。内进过了函洞一直往前开,穿过一大片田洋和芒果林,就望见了北山村。

  担任北山村驻村第一书记两年多的“85后”山西小伙霍东华,是问答如流的地陪导游,村子的历史、掌故、人文、风土,甚至花草树木,都在他的脑子里装着,毫无障碍地倾泻而出。

  早年间驻军留下来的几处营房,花岗岩垒成的灰色屋子,屋顶满是枯败后的蓬草,苍黄一片,正是追忆似水流年的背景色。

  村道洁净齐整,两侧竹制栅栏里,庭院民舍花木掩映,一步一景,不时可见祈愿丰收、繁殖、平安的图腾图案刻在门楣,画在墙面。阳光透过间隙落下之处,卧着大约名唤阿黄阿黑的中华田园犬,母鸡带着小鸡仔们在叽叽咕咕刨地啄食,为这山村的宁静添一曲乡音。

  两个黎家小阿哥,正爬上高高的椰子树摘青,下来后递了一把物什到跟前,正是记者望满树垂涎而摘之不得的酸豆,乡人淳朴的待客之道,一言不发就能给到你惊喜。

  一棵大叶榕树,在村子的中央独木撑起一片林荫,村民们当它是守护,是庇佑,为它修了水泥台,供奉起来……不恰当的珍爱反倒差点害死了它。霍东华及时请来市林科院的专家,拆了封堵住树根气眼的水泥台,清除了绞杀类植物,令它重焕了生机。

  绕着村落,有一条彩色步道,不久后会接通青塘村,专用于骑行漫步,也让养在深闺的北山村,多一条连接外界的通道。

  乡土物产丰 饮食原生态

  北山村民的庭院里,槟榔、椰子、酸豆、龙眼、杨桃、红毛榴莲、番荔枝、菠萝蜜、芒果、木瓜、莲雾、桑葚、辣椒……果实累累而致毫不稀奇。“城里人当宝,这里没什么人摘,熟透了落得满地都是。”霍东华说,北山的物产,还不止是瓜果,农家古法自酿的山兰酒、自染自纺自织的黎锦和自制的各种小首饰、散养的上树鸡游水鸭鹅和水库鱼,已经开始利用农村电商平台对外销售。而正在筹备打造的“北山集市”,更是值得期待的山乡特色旅游产品。

  紧邻着甘什岭的北山村,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上还有着南药种植的优势。村子里有个小小的南药园,种植着金不换、沉香、益智、砂仁等中药材,既供观赏,又有效益。

  午后,我们来到村子外的文尖水库。北山村民高永卫承包了这里养鸡养鸭养鹅养鱼。两年多的辛勤经营,投放在水库里的近40万尾鱼苗早已长成;2000多只鸡,这个春节前已经卖了1000多只,每只80元起,收益约10万元。“鱼还没有开捕,平日里一些亲朋好友来垂钓,顺便吃顿农家饭。大家都建议我把垂钓+餐饮的休闲游做起来,我也正在筹划这件事。”今年34岁的高永卫,还组织村中的劳力到外面接工程,是北山村的致富带头人,他也成为村干部的后备军。

  花海留倩影 白鹭伴影归

  美丽的乡村,似乎已经离不开花海的映衬。北山村的土地,也迎来了花卉企业的橄榄枝。三亚柏瑞集团在此布下了近500亩花田,现已种植并形成采收的菊花品种已经多达二十几种,黄、白、绿、紫,三亚日报记者一头扎进了竞相开放的各色雏菊地里,与花同框。

  “喜欢他!谢谢他!”看到霍东华,采花阿婆们骚动了,搂起一把把鲜花往霍书记怀里塞。可不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让阿婆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地租+日薪”的模式,更让阿婆们的收入翻了番。“在花田里干活,一天可以拿到130块钱。”阿婆们笑得合不拢嘴。

  暮色渐临,四野余晖。田洋的尽头,靠近村落的地方,一群白鹭在翻飞觅食。“多的时候,有成千上万只白鹭栖息在这一片田地、水库与山林里。现在你看到的那一片,是100亩花田,春节期间就能开了。欢迎你们再来看花。”霍东华代表北山村,向广大市民游客发出了邀请。

  三亚日报记者 袁燕) 

[责任编辑: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