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建成10个特色产业小镇和100个美丽乡村 

  

中廖村美丽乡村游(示范区)让游客流连忘返(资料照片)。 三亚日报记者 翁叶俊 摄 

  在田间作画,到地里采风,吃农家蔬菜,尝散养家禽……这一切在美丽乡村都能实现!

  中廖村的三亚初香种植养殖农民合作社养殖户李初养的灰鹅味道鲜美,在市场上畅销,尝到了发展生态农业致富的甜头,并将农家小院变成休闲农业基地,真正吃上旅游饭。像李初这样依托美丽乡村的发展,探索农业休闲产业的村民越来越多,一大批优势资源产业“苏醒”,沉寂的城镇化发展动力被激活。

  走新型城镇化之路、生态资源变增收法宝、城乡融合交相呼应,发展美丽乡村的“田园交响曲”,在三亚悄然奏响。

  《三亚市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行动方案》“十镇百村”建设行动计划中显示,三亚计划到2020年建成10个特色产业小镇和100个美丽乡村。目前,已有1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在产业发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廖村、文门村还分别获评海南首批五星级和三星级美丽乡村,实现了政府、企业和村民互惠共赢的新局面。一批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项目落子成棋,形成日月同辉满天星的景象。

  内外兼修 乐了游客美了乡村

  小桥流水、稻田吐翠,斑驳植物、田园蔬果,乡土田园风情油然而现;干净朴素的黎家小屋,竹子编织成的篱笆墙,妙趣横生的涂鸦墙,“乡味”、“野味”、“村味”扑面而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走进乡村,寻找心中那份质朴的田园情怀。

  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城镇公共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引导农村就地美化提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亚对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全力推进“十镇百村”工程,通过建设10个特色产业小镇、100个美丽乡村,以发展美丽乡村为载体,探索新型城镇一体化新路径。

  为了做好美丽乡村大文章,三亚坚持先立规矩后发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严朝君表示,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学习琼海经验,尊重现有村庄格局,不搞大拆大建,就地改造提升村庄。利用好三亚的好山好水好资源和民族特色,合理布局产业,打造具有特色产业、独特风情的特色产业小镇。

  用生态作笔,建设美丽乡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能优势,让美丽乡村“内外兼修”,中廖村就是打造美丽乡村的样本之一。

  走进中廖村,阵阵“乡味”迎面而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精美的、被岁月雕琢的老屋;孔子学院传出朗朗读书声……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中廖村党支部书记林泽良告诉记者,之前,通往中廖村的道路都是土路,晚上无路灯照明,村民大多以务农为主,2015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仅8600元。可是,村民守得住底线,耐得住寂寞,不搞违建,不破坏生态红线。守着“青山绿水”,捧回“金饭碗”。中廖村因无一违建、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走红全国,成为三亚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钱袋子鼓起来了,一组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廖村,2016年人均年收入9890元,同比增长15%。

  三亚邀请专业设计团队为中廖村“量身定制”规划方案,华侨城(海南)公司秉承“不大拆大建、不求新求洋”的理念,打造“好山好水好黎乡”。阿爸茶社、李家院子,都是借用村民的房屋,在保留风土人情、房屋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的,让村民的房屋更具格调与味道。华侨城(海南)公司相关负责人赵传建告诉记者,中廖村示范段的5个“亮点”工程,从原生态中汲取营养,守住“青山绿水”这个可以让村民永续发展的“金饭碗”。

  中廖村仅仅是一个开始,“十镇百村”将严格按照高品质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档次管理,通过生态之笔提升美丽乡村的气质,让美丽乡村成为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目的地,成为村民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富了村民活了产业

  美丽乡村只有注入产业,才能舒经活血,强筋健骨,持续发展,让村民持续享受美丽乡村发展的成果。

  农业支撑性不强、村民和村委会内生动力不足、村庄整体形象提升较慢、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破解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难题,就是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实现游客、农户、企业以及政府多方共赢的局面。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严朝君表示,三亚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依托城区、景区、度假区和旅游通道,深挖好山好水和历史民俗资源,突出提升田园风光,引入优质企业,培育特色产业,以“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机制,积极发挥农户和村委会的主体作用,发展特色“美丽经济”。

  谋定而后动。三亚高站位布局,积极拓宽思路、完善产业功能、优化产业结构。中廖村巧做“旅游+”文章,让“小尺度、融自然、承乡愁”的中廖村更显“人气、财气、灵气”。

  海棠区青塘村,深度挖掘旅游元素,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为游客提供更多能够满足个体性、差异性的服务内容,将游客留下的脚步延长。

  今年年初,海棠湾水稻国家公园试运营,打造水稻文化旅游基地,为三亚塑造旅游新热点,探索三产融合的农旅产业示范标杆。

  天涯小鱼温泉小镇突出温泉旅游,亚龙湾玫瑰风情小镇突出玫瑰花卉产业,青田中医康养金融小镇突出中医和金融等等,不同区域,差异化、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已经铺就。

  “十镇百村”建设始终秉承“多元、差异、专业化”的发展定位,形成“一村、一镇、一品、一特色”的产业布局。从高空看,散落的美丽乡村与充满活力的特色小镇遥相呼应,互为点缀,布局成为推动三亚全域旅游的精美棋局。

  “特色产业小镇,有利于推动产业项目建设,扩大项目有效投资;有利于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十镇百村”建设还能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三亚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

  随着“十镇百村”的推进,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升,村民纷纷吃上了旅游饭。

  中廖村一农家乐“阿姩龙祂”,也称“伯母的美味厨房”。这家农家乐的老板娘李亚英告诉记者,以前,她家以养猪和种菜为生,却没有发家致富。中廖村打造美丽乡村后,她嗅得商机,主动申请开农家乐。“现在收入高了很多,今年‘三月三’一天赚了2000多元,店里全都坐满了人。”去年一年,李亚英已挣了一两万元。

  “破旧的空房子竟然还能租给公司建民宿,每年有两万元收入。村里的名牌农产品湾坡鸭也成了旅游形象标识。”青塘村村民蓝福标看着村庄的蜕变,心里乐开了花。

  “村里种的水果现在可是宝贝,摘下来放在乡村集市卖,特别受游客欢迎。”湾坡村村支书周其川透露,下一步村里将组建公司,开发户外游、亲子游、创意游产品,让村民以入股分红、就业创业等方式分享美丽乡村发展的红利。

  为了让美丽乡村发展更好地惠及村民,三亚一直走创新之路。近日,“共享农庄”落户南田农场,这又是三亚美丽乡村发展的一次创举。三亚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三亚南田“共享农庄”项目,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同时又是契合农垦改革方向,为农民增收增益的一个项目,为美丽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建设“十镇百村”的“田园交响曲”已经奏响,三亚坚定地走在路上……

  (三亚日报记者 杨洋

  

[责任编辑: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