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领导调研民族乡村经济产业发展模式

重点突出民族特色

发展民族乡村旅游 

 

  2月20日,为延伸旅游产业链,打造民族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市政协副主席王永敏率部分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民宗委工作人员,到海棠区对民族乡村经济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实地调研。

 

  据了解,海棠区现有村(居)委会22个,总人口约5.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委会6个,人口约1.7万人。该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产业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劳务等。近年来,海棠区十分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经建成黎族文化研究基地、少数民族民歌培训班、黎族纺、织、染、绣四大技艺培训班、海棠区北山黎族风情博物馆、仲田岭革命历史展览馆等。此外,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酒店及企业,争取各企业为少数民族村民提供更多劳务和就业岗位。现在海棠区少数民族村民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员有劳务就业岗位,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

 

  当天上午,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海棠区水稻国家公园,考察该地结合三亚少数民族特色和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情况,详细了解该地发展旅游经济的经验和做法。随后,调研组一行来到北山村,现场查看黎族特色村寨情况,听取该村关于发展黎族文化旅游产业的介绍。

 

  王永敏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结合特点,制定政策,加大投入,采取措施,支持民族乡村经济产业发展;民族乡村要充分利用好民族文化优势和山水资源优势,可以采用由政府牵头、企业运作的方式,突出民族特色,大力发展黎族村落的民宿产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要做好安置搬迁工作,失地补偿金和养老保险要及时到位,切实保障失地村民的利益。

(三亚日报 辛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