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学忠在槟榔园里喂养山泉鹅。三亚日报记者杨洋摄

  罗蓬的精准脱贫衍生的正向叠加效应正在发酵,不仅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踏上致富路,原本不是贫困户的村民也卯足了干劲,大力发展生产,走上致富路。罗蓬村委会草蓬小组村民罗学忠就是村民中的典型代表。“想要致富,关键是自己要站起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这个信念,罗学忠比从前更为努力,与人合伙尝试养殖1000多只山泉鹅。在不断探索中,罗学忠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路。

   “不是贫困户的我更不能拖后腿” 

  四周青山环翠,屋后山鸡鸣叫,槟榔环绕。这就是罗学忠的家。

  “为了供两个孩子读大学,家里没有多少存款。”罗学忠说,从前,家里主要靠种植几亩水田和槟榔,没有启动资金、没有劳动力,夫妻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当时的罗学忠认为,只要一家人不挨饿,孩子能读书,就心满意足了。但自从精准扶贫走进罗蓬后,罗学忠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刚开始,看到贫困户得到鸡苗、猪苗等物资时,他心里有点嫉妒、羡慕。但他也理解:“大多村民并不富裕,罗蓬的14户困难户和7户巩固提升户家庭情况确实异常艰难,特别需要靠政府帮一把。”他说,一个村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只要有一个人脱贫,大家都应该感到高兴。想通的他继而转变观念:跟贫困户不比“输血”比“造血” 。“现在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脱贫,不是贫困户的我就更不能掉队,拖罗蓬的后腿了”。

  很快,罗学忠扩大槟榔树的种植规模。他说,目前槟榔收购价每斤5元左右,因为种植槟榔技术好,家里挂果的槟榔有几千斤。

  成功养殖山泉鹅踏上致富路 

  光扩大槟榔的养殖规模还不够。看到贫困户纷纷脱贫踏上致富路,他致富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在贫困户的脱贫经验中,罗学忠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致富路。“门前屋后有池塘,有槟榔林,养鸡的人太多,不如养鹅试试看?”于是,他大胆尝试养鹅。能吃苦耐劳,又肯钻研,罗学忠很快成为养鹅领域的行家里手。

  养殖的鹅,最怕滞销。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只有保证鹅的品质,才能找到销路。如何保证鹅的品质?罗学忠渐渐摸索出一条养殖鹅的“秘方”:引流山上的山泉水到池塘,鹅苗吃的饲料都是玉米还有罗蓬特有的青草。另外,坚持散养,且必须养足5个月才出栏。就这样,罗学忠的鹅渐渐有了口碑,刚开始养的100多只鹅很快被购买完毕。

  栽得梧桐树,迎来金凤凰。首批山泉鹅养殖成功后,三亚惠农东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吉立斌主动与罗学忠合作,2016年上半年,两人合伙在罗学忠的家养了1000多只鹅。吉立斌提供鹅苗,罗学忠负责提供场地。

  致富路上要多思多想。在养殖山泉鹅过程中,罗学忠发现,强壮的鹅常欺负瘦弱的鹅。为此,罗学忠特地将鹅群分开养殖。有的放在池塘里游弋、有的在槟榔林里觅食,还有一部分鹅在池塘边上的地里轮流散养。养殖好的每只鹅平均重量约9斤,每斤市场售价约20元。如今,中廖、红花等多个村的村民都主动上门认购,许多的农家乐都定向下订单。

  成功养鹅大大改善了罗学忠的家庭情况。采访中,他指着槟榔树下一栋老旧的红砖房说,一家人在这老旧的红砖房里蜗居了几十年。几年前,自己在距离红砖房不远处盖了一栋房子,但因没有钱,房子迟迟没有盖好。这两年,种槟榔、养鹅赚了钱,他不仅将停工搁浅的房子盖好了,还盖了三层楼的小洋房。等子女回家,一家人就可以在新房里过个团圆年。

  元旦期间,吉阳区委书记陈跃专程到罗学忠家考察,鼓励他继续发展养鹅产业,发挥“领头雁”的带头作用,将山泉鹅打造成为罗蓬的品牌,打造成为优势特色产业,助推罗蓬美丽乡村建设。

  罗学忠说,政府的帮扶只是给贫困户铺路。想要致富,还是得靠自己。自力更生,才是永久致富的源泉。他憧憬着搭上美丽乡村快车,让整村共同踏上致富路……(三亚日报记者杨洋)

[责任编辑:陈 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