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 微信图片_20200304162616.jpg

三亚“革命老区人”过上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0-05-01来源:三亚日报

饮水思源,勿忘老区。从三亚市区往西约50公里,是梅山革命老区。

崭新宽阔的道路,整齐干净的小洋楼,孩童绕着院落嬉戏,老叟于树荫底下乘凉。在新时代,老区不老,反而“颜值”飙升,焕发“童颜”。4月21日,记者走访革命老区长山村、梅东村、梅联村和梅西村,用笔触记录下“革命老区人”的那些新生活。

吃上“芒果饭”,盖起小洋楼

当天一大早,长山村村民陈图光骑上一辆摩托车,从他的果园来到村委会,商讨“采摘园”事宜。今年60岁的陈图光是“走江湖”出身。上世纪80年代,从农校毕业的他,独自外出闯荡,一闯就是十多年。

“在外面打拼久了,就想回家做自己的产业,靠自己的双手致富。”陈图光说,1998年,他怀揣“芒果梦”,回到长山村,一口气种下了60亩芒果。经过20来年的精心管理,芒果每年能给陈图光带来十几万元的纯收入。

收入增了,陈图光盖起了两层小洋楼。今年他又受到启发,搞起了“采摘园”项目,目前道路、围墙、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已开始建设,预计明年开园。

长山村往西2公里,便是梅东村。近些天,村民陈文杰、孙容夫妇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去芒果地务工,两人加起来一天可挣400元。在梅东村,像陈文杰夫妇一样自家有产业,又能在家门口务工的不在少数。

“历史上梅东村就比较缺水,解放初期老百姓只能种植花生、地瓜等耐旱农作物。”梅东村党支部书记林元富告诉记者,梅东村老百姓身上流淌着“革命热血”,他们勤劳勇敢,从未放弃。

“经过长期摸索,老百姓因地制宜,都种起了芒果,家家户户有产业,收入可观,村里超过三分之二的家庭盖起了两层小洋楼。”林元富说。

旧貌换新颜,民宿迎“候鸟”

楼房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院子种满花花草草,一片岁月静好的模样——这是记者在梅联村的所见所闻。

“梅联村没有贫困户,没有建档立卡户,人民生活比较富裕。”梅联村党支部书记桂万光说,兴许是“底子好”,使得梅联村的村民“点子多”。

每年冬天,梅山地区都会聚集一批“候鸟”老人。梅联村村民从中看到了商机。2016年,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村民开始整治人居环境,家家户户搞好门前卫生,为的是把周边“候鸟”老人吸引过来,发展民宿实现增收。

孙珠琼是梅联村首个品尝到民宿发展甜头的人。早些年,她从一家材料厂下岗,回到梅联市场租下一间房子开小卖部,因其待客热情周到,很快就赚了钱,盖起了五层小洋楼。“房子多了就想到了开民宿。”孙珠琼说,2016年梅联村第一家民宿在她家开业,开业后人气旺盛,每年都会盈利。

桂万光介绍,目前梅联村有100多家民宿,每年接待近10万人。

与梅联村相邻的梅西村,近些年也是旧貌换新颜。

梅西村党支部书记孙照安告诉记者,为吸引“候鸟”老人入住梅西村民宿,每年春节村里开展的各项文娱活动,会把一半的节目分配给“候鸟”老人,这不仅促进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且有效增进了村民和“候鸟”老人们的感情,让“候鸟”老人们对梅西村有了“归属感”。

“感情好了,老人们在这里过惯了,年年都会回来,还带着新朋友,村里的民宿业自然也会兴旺起来。”孙照安说。

依山又靠海,吃上“旅游饭”

行走在梅联村的角头湾,连绵的海岸线上,沙滩如银,渔船摇曳。经过几年时间的环境整治,小渔村发生了“蝶变”,这让梅联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盼。

“现在梅联村的海湾接近原生态,未来两年我们将发挥优质海滩资源,发展休闲渔业。”桂万光说,依托良好民宿产业基础,打造海钓、潜水、海洋牧场等产业,可以帮助村民再增收,提高幸福感。

而在长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已步入正轨。据长山村委会主任罗丕仁介绍,长山村总土地面积约1.3万亩,盛产芒果、南药等农产品,具有较好的农业自然资源条件。长山村作为三亚市2018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已被列入《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三亚市2018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

“目前相关公司已在长山村启动共享农庄项目,将打造健康医养、耕游学育为特色的‘健康农业共享农庄示范村’,推动长山村全方位发展,实现村民增收,让村民吃上‘旅游饭’。”罗丕仁说。

(记者 洪光越 实习生 刘盈盈)

责任编辑:黎伊

图说三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