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市春季环境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基础上,香坊区城管部门探索新路径,力促市容环境质量提档升级。针对夏季气温高、风大、雨多,天气变化无常等特点,及时启动夏季环境卫生管理模式,强化清扫保洁作业,对垃圾站点、环卫设施及城乡结合部、出城口等部位强化管理,全力打造整洁清新的城乡环境。

  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如今的香坊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街面秩序文明整齐、公共设施完整无缺,城区面貌显著改善,焕然一新。

  多措并举提高作业效率

  去年,香坊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村镇清洁运输中心,对村镇街路按照城市化管理标准保洁清运,改变了过去“三堆”围村现象,村屯环境明显改善。在香坊区幸福镇振兴村,环卫工人说:“我们6点上岗,17点下班,这样工作就是为了让村里环境干净。”他们扫得极为细致,把“躲”在村里排污渠里的垃圾、“藏”在绿植里的纸屑清理得一干二净。

  香坊区城卫办、城管局以突破管理体制为着眼点,不断破解城乡容貌管理难题。成立村镇环境卫生运输清洁中心,破解村屯环境卫生脏乱差难题。同时投入专项资金成立香坊区村镇环境卫生运输清洁中心,中心由区城管局内部的优势资源和外雇保洁人员组建而成,负责政务通道、旅游商务通道、镇级重要交通道路及“村村通”道路的清扫保洁和环卫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目前,中心拥有人员近200人,作业机械40余台,村屯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拉运工作步入专业化、常态化管理轨道,实现了垃圾“夜产晨清、日产即清”目标。在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同时,香坊区城管局还以改装机械设备为切入点,将一批小型机械和原有机械改装升级,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香坊区城管局以“整合力量、重心下移、分级管理、分步实施、逐步到位”为思路,强化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按照区域相邻、工作任务量相近原则,将原有的两个市容管理所、两个市政管理所合并为两个市容市政综合管理所,每个管理所管辖10个街道办事处、两个镇;成立驻街镇中队,并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充实到中队,强化管理执法工作力量;在审批道路挖掘时,通过所队前期介入、合理安排人员、科室紧密配合,实现了审批管理对接无缝隙、管理无空档。

  权责明确强化管理力度

  香坊区园林办与各管护单位签订绿化管护责任状,明确了管护区域、内容和要求,细化、量化目标任务。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了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级级有责任、级级扛指标的工作体系。同时,制定《香坊园林办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考评办法》及《香坊园林办日常检查工作制度》,采取日常考评、联合考评、定期专业考评和日常督查及整改效果考核等多种考评方式对各责任单位进行考评,并依据考评成绩实行“投资问效、达标付款”,既节约了养护资金,又提高了管护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管理的远大生态园、动力广场、母亲广场等11个公园广场,近年来出现了人工费和业务量猛增、管理费严重不足的问题。香坊区采取以奖代投的办法,增加20%奖励资金,对达到养护标准的养护单位进行奖励,对没有达到养护标准的按检查打分核减经费,使香坊区公园、广场管护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该区还采取步行巡视办法,从一类街路及示范街路入手,以步行巡视代替乘车巡视的监管模式,实现无缝式监督管理,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快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大幅提高了监管效能。

  顶层设计让管理无缝衔接

  香坊区行政执法局按照创建“美丽城区”和“十佳百美”街路的具体标准定方案、抓落实,扎实推进创建工作。针对日常管控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及时组织摸底调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细化分类,定向整改。以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重点管控区域实行分类、分片、定人、定岗工作机制,做到时间上无空隙、空间上无死角。

  校园周边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历来是各片区街面秩序管控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针对早、中、晩占道商贩摆摊严重的问题,香坊区行政执法局把握机遇、创新思路,釆取定点值守、机动巡査和联合清理相结合的方式,对易出现反弹区域实施定岗定责定人管控。抽调15名执法人员组成校园周边管控分队,对校园周边不间断巡视,并与辖区内学校建立共建共管机制,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对不听劝阻的及时反馈到驻街执法中队予以查处。实践证明,近期校园周边秩序良好,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香坊区建立健全案件通报、督查、整改、反馈工作机制。要求全体执法队员必须用铁一般的担当,全面创新城市管理,不断规范行政执法方式,努力当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因此,街面管控案件由原来的“只查不问”转变为“严查严问”;各督导组也由一般性的口头督导转变为书面督导;综合督办室对重大案件、久拖不决的案件跟踪督办并及时启动问责;法制科严格对各类案件的相关法律文书把关,重大案件提前介入,全程跟进,确保执法程序的合法性。(哈尔滨日报胡玥 )

[责任编辑:陈 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