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训谆在工作

 

  全市脱贫攻坚战大比武开展以来,鹿城大地闪现着各级组织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忙碌身影。他们如同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根植于贫困村的土地;他们如同一支支离弦的利箭,直射贫困的“靶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懈努力。天涯区扶贫办工作骨干黎训谆就像齿轮一样无缝衔接,不停运转,以“专业”的眼光去处理扶贫工作。从扶贫新人,到扶贫骨干;从不知所措,到轻车熟路,她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场“华丽蜕变”。

  放弃高薪与悠闲,甘当一名普通“扶贫人”

  与大多数人不同,相比起舒适,现年27岁的黎训谆更乐于尝试和挑战,喜欢在挑战中积攒成就感。三亚日报记者第一次见到黎训谆时,她正在与同事进村入户,冒着炎热调查核实扶贫户的有关情况。

  2014年,23岁的黎训谆于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工作。在三亚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为了寻找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她毅然放弃在企业工作的高薪与悠闲,重新选择职业。2017年5月,她经过组织考核加入天涯区扶贫办,正式成为一名普通的“扶贫人”。

  入职第一天,黎训谆便展现出对扶贫工作的热情:主动学习省、市、区精准扶贫政策性文件,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黎训谆便从脱贫“新人”摇身一变,成了脱贫“骨干”。不论是红头文件的写作,还是会议纪要,抑或是将三亚市、天涯区精准扶贫政策性文件分解、派发扶贫工作任务,黎训谆都能做到得心应手。

  做一名合格的“扶贫人”是黎训谆对自己的要求。将市里、区里的各项扶贫政策“吃透”,以及牢牢掌握每一项扶贫业务,这是一项需要时间和毅力来完成的工作,黎训谆正为此努力。“在扶贫工作中,我能感觉到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是让自己继续提升的动力。”黎训谆告诉三亚日报记者,当看到贫困户摆脱贫困后露出的笑容,自己更加坚定要做好扶贫工作的信念。

  做实做足扶贫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忠实记录着奋进者的脚步。扶贫工作是场“长跑”比赛,对于贫困户不仅仅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脱贫之后的巩固阶段以及致富冲刺阶段,黎训谆和其他同事都要做到实时跟踪。2014至2017年,天涯区共计帮助609户2727人完成脱贫。

  天涯区台楼村林家二组、现年48岁的脱贫户林亚用,是黎训谆印象比较深刻的贫困户之一。两年前,因为家里有80多岁患有支气管炎和哮喘病的老父亲和3个仍在上学的孩子,加上家里的槟榔树染上了虫病,仅有的收入来源断了,陷入贫困的林亚用一筹莫展。在黎训谆等人的入户了解核实后,将林亚用的情况反映给区扶贫办。

  被列入贫困户后,林亚用按照天涯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珍惜帮扶的机会,通过市国资委、天涯区农林局、区扶贫办等单位工作人员的牵手,以及社会爱心企业的帮助,在脱贫致富路上稳扎稳打,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奔小康之路。“村里这两年的发展,上靠党的政策好,下靠基层干部实干!”8月4日中午,刚放羊回家的林亚用激动地对三亚日报记者说道。

  “看着贫困户脱贫致富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脱贫致富领头人,把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让其他贫困户看到希望,增强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黎训谆告诉三亚日报记者,对于贫困户来说,扶贫工作是夏日里的一缕凉风,带来发展契机;对于扶贫工作者来说,贫困户的生活质量是检验扶贫工作是否做实、做足的重要标准之一。

  日夜穿梭各村落间,搭建致富“幸福桥”

  与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队不同,扶贫办工作人员不需要具体负责到每一户贫困户,他们主要负责统筹全区扶贫工作的开展。于是,将省、市传达的文件分解、再分配,以及追踪各单位的完成情况,便成了黎训谆工作的常态。

  天涯区扶贫办有关负责人林唐华告诉三亚日报记者,前不久,市里开展关于贫困户检查的大排查工作,黎训谆和其他同事需要从全区15000多户上报的贫困户中,将情况不属实的贫困户剔除,这是一项繁琐且需要细心的活儿。在区扶贫办全体工作人员和各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第一波排查下来只保留了83户。

  如何杜绝扶贫工作中虚报、假报等现象?又如何真实准确地获取村民的生活信息?黎训谆和同事们以天涯区实际情况为着力点,采取“上门访谈+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这83户开展第二轮排查。崎岖的山路,加上贫困户错落居住在各村角落,户与户之间的距离较长,这要求黎训谆和同事们从上班开始就得下村去,一直忙到夜幕降临可能还不一定能够完成计划的工作任务。

  迎着朝阳出发,披着月光返程,已是黎训谆工作的常态。扶贫事业使命光荣,脱贫攻坚责任重大。这些承载着扶贫使命的“扶贫人”,穿梭在各村落间,为贫困户搭建通往幸福之路的“彩虹桥”。

  (三亚日报 记者 黄世烽

[责任编辑:王晓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