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生态区那受村村民林晓清脱贫记 

  

 林晓清在水果岛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打工。

 

  “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扶了我一把,我很感激。但不能什么时候都依赖政府,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再穷也不能穷志气。”7月31日,在育才生态区那受村脱贫户林晓清家中,林晓清与记者谈起了自己的脱贫历程。

  今年48岁的林晓清,早年由于家中缺少可耕种的土地,以及家中人口众多和子女的教育开支大等多种原因致贫。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引领下,林晓清和妻子直面困难,破除“等靠要”思想,带着责任感和坚定脱贫的决心信念,朝耕暮耘,通过学习种植技术,靠着种植槟榔树、橡胶树和管理200多株芒果树,以及农闲时打零工,增加了家庭收入,于2016年摘掉贫困帽。

  如今,林晓清夫妻俩就在水果岛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打工,每人每天按130元计工钱,还有计件提成奖励,每月收入近3000元。

  生活贫苦

  勇担责任不抱怨不泄气

  考虑到家庭原因,林晓清早早便与父母分了家,但没能分到足够的种植土地。“那时候我们家的地本来就不多,家里又穷,我作为兄长,不能只靠父母,要给弟弟妹妹树榜样。”谈起旧时往事,林晓清十分平静。分家后,林晓清夫妻俩的日子过得十分贫苦,多年来,只能靠着在胶林割胶、打零工挣钱。但好在两人十分勤劳,家中的日常开支不仅得到了保障,还攒下了一些钱。

  可好景不长,随着孩子的出生,家中的负担渐渐重了起来。衣食住行是一个难题,孩子的教育经费又是一个难题。为了保障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林晓清让妻子留在家中照顾孩子,自己则更加卖力地耕种水稻、割胶。然而,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在沉重的经济压力面前,林晓清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但为了家庭,他不抱怨更不泄气,始终勤劳奋斗。

  拨开乌云

  贫困家庭重见曙光

  2014年,在那受村精准扶贫动态调查中,林晓清一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干部多次走入林晓清家中,根据他们家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村里的帮扶小组首先解决了林晓清一家的生产问题,通过助力生产活动的开展,林晓清获赠了猪崽、鸡苗以及若干槟榔种子。村委会还为林晓清子女提供了教育补贴。在一系列的政策帮扶下,林晓清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在帮扶工作组的鼓励和村里组织的扶贫技能培训的指导下,2015年种的40株槟榔树喜获丰收,林晓清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同时,林晓清利用闲暇时间到胶林割胶,每月都能有1000元的收入。

  “帮扶干部帮了我大忙,他们经常来我家询问生产生活情况,还经常介绍我去打零工,想尽一切办法帮我们增加收入。”谈起帮扶干部时,林晓清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帮扶干部的倾情帮扶下,林晓清又增种了150株槟榔苗,槟榔种植长势越来越好。此外,凭借着卖猪、卖鸡的收入与在胶林帮忙割胶的工资,2016年,林晓清一家终于摘掉了贫困帽。

  致富新路

  家门口也能赚大钱

  虽然摘掉了贫困帽,但林晓清并不满足,“小孩今后读书开销越来越大,我想抓紧时间好好赚钱。”

  在村扶贫工作队的介绍下,今年6月,林晓清夫妻俩来到离家只有3里路的水果岛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上班,10天赚了2300元,是过去割胶加上种养的3倍。

  “可以为孩子添件新衣,再买点家电,把家里好好修整一下了。”谈到如今的工作收入时,林晓清笑意满满。“骑摩托车10分钟就到了,先送小孩去上学再去基地,中午还可以给孩子送饭。反正是计时工资,来去自由。”对于林晓清夫妻而言,种植基地的工作是件美差事,不仅轻松、自由,而且收入还不少,不影响照顾孩子。

  记者从那受村帮扶工作队了解到,那受村的帮扶工作队一直帮助像林晓清这样有能力,但没渠道的脱贫户就近择业,进而实现主动脱贫。

  水果岛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相关负责人叶先生告诉三亚日报记者,林晓清勤劳肯干,表现积极,服从安排,是一个很出色的员工,基地工作量和种类都很适合他。

  在谈起扶贫工作方式时,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小峰说,让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是最现实的脱贫方法,现在扶贫工作的开展,比起向上级部门要资金,他们更乐意要项目,实现贫困户自主脱贫。

  (三亚日报 记者 林志猛 实习生 林林

[责任编辑:王晓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