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生态区那受村脱贫户林文良一家有4人走出大山打工,家里有了稳定收入, 

  顺利脱贫后妻子苏彩香说:“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标” 

  

 苏彩香在自家的猪圈前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 

    

  7月29日下午,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记者驾车进入育才生态区那受村,在村口正好遇到脱贫户林文良的妻子苏彩香。

  “我们一家有4人外出打工,都有了稳定收入,如今生活越过越好了……”当记者问及苏彩香一家生活现状时,她难掩兴奋之情。原来,家里3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丈夫林文良也在水果岛公司火龙果育才基地打工,家庭收入较为稳定,只有她一个人留在家里管理田地和猪仔。而在此之前,苏彩香一家为脱贫艰苦奋斗的故事让人感动。

  因病致贫 苦不堪言

  今年50岁的苏彩香打小就生活在山里,有着山里人的直爽和坚韧。虽然她早早就辍学务农,文化水平不高,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她有着不同于山里人的开阔视野与人生信念。

  苏彩香与丈夫林文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育有一男两女。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苏彩香夫妇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让儿女读书。只有走出山里,孩子们才有好前程。”这是苏彩香的人生信念。带着这种信念,苏彩香和丈夫在照顾好家里稻田的同时,还常常在育才地区打零工。由于文化不高,也没有技术,她和丈夫只能干些力气活,挣些辛苦钱。

  可是好景不长,2013年,林文良的父亲与弟弟突然一病不起。作为家中的长子,林文良主动担起了照顾父亲与弟弟的责任,开始频繁地往返于医院与田里。平日里,他不仅要为父亲与弟弟的医药费操心,还要为地里的收成与价钱担忧。不到一年时间,林文良两鬓斑白,日渐憔悴。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林文良的腰部在繁重的操劳中也落下了恶疾。苏彩香一家为父亲与弟弟的医药费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借了一身的债,原本尚可的家境陷入贫困境地。

  “那个时候真的很绝望,看着他每天愁眉苦脸,我就很心疼。可丈夫要坚持,我也不能放弃……”谈起旧时光,苏彩香平淡的语气中透着几分坚毅。

  利好政策 助力脱贫

  2014年,在那受村精准扶贫动态调查中,林文良一家被列入贫困户。在村干部的宣传下,苏彩香与丈夫了解了党和政府出台的帮扶政策,并充分享受到了扶贫政策的利好,尤其是新农合和大病救助政策,让苏彩香一家如释重负,终于从沉重的医疗费用中解脱出来。

  除了医疗扶贫,教育扶贫也帮助苏彩香3个孩子顺利读书求学,全部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学业。虽然3个孩子没能取得高学历,但他们却有着不输于同龄人的志气与目标。

  “我二女儿去重庆打工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大女儿在三亚打工也很少回来,小儿子今年六月也去了汕头打工。”谈起儿女常年在外,苏彩香难免有些担心与不舍,但谈起对儿女外出打工的态度时,苏彩香说:“他们说出去打工不仅见了世面,开阔视野,而且还有稳定收入……我们夫妻俩都很支持。”正是因为儿女及丈夫打工有了稳定的收入,使得他们家顺利脱了贫。

  打工致富 喜迎丰收

  儿女在外打工,苏彩香夫妻俩现在成了“留守老人”,但一天到晚他俩还是闲不住。为了能有更多的收入,苏彩香夫妇比过去更忙了。天刚蒙蒙亮,苏彩香与丈夫就在村口“分道扬镳”,苏彩香去种植园管理家里的橡胶与槟榔,而丈夫则驾车赶往附近的水果岛火龙果种植基地……夫妻俩各自开始一天的忙碌工作。

  苏彩香告诉记者,夫妻俩感恩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从内心上来说,从未想过“睡在贫困簿上吃救济”。

  苏彩香给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家里种植12亩橡胶、2亩槟榔、2.3亩冬季瓜菜,猪棚里养着两头母猪和18头小猪,加上产业扶贫资金和入股分红,丈夫打工的收入,全年收入在支撑家里开支的同时,还有盈余。更别提儿女打工的收入要比苏彩香夫妇二人全年种养收入高出一倍。

  现在,苏彩香一家已经在致富的大道上昂首阔步。当记者问及她未来的打算时,苏彩香说:“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标。戴上贫困户的帽子,我们也很不好受。为了让生活更好,我们家要继续保持这股干劲,好好努力,争取早日过上好日子。”

  (三亚日报 记者 林志猛 实习生 林林

[责任编辑:王晓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