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崖州区的“东关巷子”是东关社区的一条无名巷,其连接着崖州大道与宁远河,不到200米长的巷子分布着31户人家,因属于东关社区的管辖范围,被坊间称为“东关巷子”。一周前,这条巷子在“巩卫”检查中饱受诟病,而现在这条巷子的卫生环境却发生了大“变脸”!

  从一周前的被诟病再到如今的卫生环境大变样,东关巷子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7月23日,记者走进东关巷子看到,从连接崖州大道的巷子为开端,巷口不仅张贴着禁止乱吐槟榔汁的提示牌,还有“巷长制”管理公示牌。崖州区东关社区居委会副书记陈秀娟是这条巷子的“巷长”,她每天早上七点半就开始在巷子里巡逻,检查巷子里的卫生以及巷子里的各户人家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保洁工作,并不定时抽查、指导,直到晚上七八点才回家。

  据陈秀娟介绍,巷子里还设置了“巩卫”知识宣传栏,帮助居民了解“巩卫”知识,掌握各种消灭“四害”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社区还按照“每四户人家配备一名卫生监督员”的标准,为这条不到200米的巷子配备了七八名卫生监督员,指导各家各户按照标准做好家庭庭院卫生——不乱扔垃圾、不乱堆杂物,保持庭院清洁干爽,庭院道路硬板化等。

  巷子里有一户姓范的人家,户主范少明今年54岁,他从4岁起就居住在这条巷子里,在此生活了半个世纪,见证了这条巷子五十年来的变化,而近期巷子“巩卫”前后的变化则让他大为称赞。

  “巩卫以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巷子里家家户户的前庭后院都变得很整洁,与巷子里一尘不染、一叶不沾的整洁程度很匹配。”范少明笑呵呵地谈起崖州区“巩卫”后的变化。在崖州区农林局、东关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范少明把家里积攒了几十年的废弃材料等垃圾全部都清理出去了,光是清运垃圾就让一部农用车来回跑了十多趟。如今范少明家不仅有了一个花园般的庭院,还多了一处休闲喝茶的好地方。

  “东关巷子最大的‘巩卫’难点在河边,那里堆积了周边居民十余年来的各类生活垃圾,甚至河边一处荒废多年无人居住的三四百平方米房屋的院子里都堆起了过膝深的生活垃圾,老鼠、蟑螂、蚊蝇等害虫四处乱窜,让人无从下脚。”提起东关巷子的“变脸”,崖州区农林局局长谭诗琪深有感触,为了消除这一处如小山式的垃圾,该局调动了一台挖掘机、两台翻斗车,将河边以及河边院子内的垃圾挖到清运车上,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2.5吨的农用车连续满载清运了八趟,才将这十余年的沉疴全部清除掉。随后在崖州区卫计局配合下进行了消杀工作,这才恢复了宁远河岸边以及河边院子应有的可爱面貌。

  7月23日下午,崖州区三套班子领导率领各职能部门、各村(社区)负责人走进崖州东关巷子,介绍其在“巩卫”时代的“变脸记”,并在召开的“巩卫”工作交流现场会上要求,要以东关巷子的前后蜕变为镜子,补短板找差距,互相补台形成合力,确保崖州在三亚“巩卫”国考中不丢城市的分、不丢崖州的脸。

  “我们要知耻而后勇!”崖州区委书记林有炽指出,一周前的东关巷子不仅让“巩卫”检查小组的专家戳到了崖州“巩卫”的痛点,也让崖州区全体上下感到无地自容;一周后的东关巷子“变脸”说明了崖州区各职能部门以及各村社区通过上下联动作战、形成合力,是有能力、有把握把一条十余年垃圾堆积的巷子治理好、管理好的。

  林有炽说,崖州区全体上下要将东关巷子作为镜子,对照“巩卫”工作手册,对照标准找差距、补短板,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合力到位,再加一把力,再使一把劲,把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一亩三分地”巩卫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三亚日报 记者 林志猛

[责任编辑:王晓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