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未成年人因琐事发生争论,进而发生口角、相互拉扯,事情最后演变成一起故意伤害案,造成其中一个重伤。在近日的一次法治进校园活动中,这是三亚市检察机关向师生中提供的警示案例之一。检察机关制作了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手册,选取发生在三亚的一些案例,在案件事实后面附上评析。

  这些案例有的发生在校园,有的发生在村(居)委会,当事人几乎都未满十八周岁。每当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老师、家长乃至所有社会成员无不感到揪心。不管是加害方还是受害方,为人师为人父母者都不愿未成年人成为其中的任何一方。如何开出一个良方,在近日举行的校园安全与法治教育座谈会上,检察机关、教育局、学校以及家长、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讨论。

  校园需要更多的知识输送

  “尤其是当学生处在十四五岁至十八岁之间,这是一个心理成长的阶段。”一位来自三亚技师学院的老师分析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老师应做好引导工作,多从心理方面进行疏导。

  有着类似认识的不止老师,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也认识到,在这个问题上,离开了长者的帮助,自己和同龄人们或许无法独自妥善地处理。一位学生坦言,有的同学正处于叛逆期,同时现在大家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希望学校多开办一些课程,让同学们学一些法律知识,学会自我保护。

  家长们对此也持同样态度,当“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团早前到三亚开讲时,家长们表示非常欢迎这种活动,希望今后能多多开展。一位老师认为,要学法律知识,关键是在平时学习,等到遇到问题再想起要学,可能都太迟了。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需要“外援”

  “从2016年秋季开始,道德与法治课已开设。”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门课程是在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开设。

  除了这一新课程以外,在三亚,近年来其实在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市委政法委、综治办、普法办、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司法局、教育局、法学会、学校等单位,都在利用各种场合推进着类似活动。与此同时,法制副校长全面进入了各中小学校,而这些法制副校长均来自三亚政法队伍。加倍的努力自然成绩不俗。但面对社会各方的牵挂、面对现实,要想做得更完善,未来还有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一位老师坦言,老师有时候对学生讲校园安全话题时,学生听不进去。而不管是心理疏导还是普法,老师还需要来自学校以外的其他部门多给予支持。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目前在这一领域,学校和司法机关的合作潜力还未完全发掘。他表示,自己曾到外地观摩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发现这门课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这门课需要老师用自己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来充实。如果拿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作为教学中的例子,怎么去处理、怎么更好地保护自己,有时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简单回答的。

  三亚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但是,在这一领域,恰好是司法机关的强项。在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手册上,记者看到,市检察机关在一个案例后面用了“打架的成本”来解释故意伤害罪,轻伤、重伤分别对应不同的刑事责任,用了两三行字便大致讲清了后果,简洁而又易懂。一位参加座谈的“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团成员介绍说,在全国巡讲后,各省、各市接下来也将陆续开展巡讲活动。另一位巡讲团成员表示,在法治教育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设置不同的课程。此外,孩子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家长行为的折射,所以通过一些家长课程,会有助于提升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效果。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也认为,在未成年人心目中,最信赖的人是家长、老师和同学。因而加强未成年人的法治和安全教育,应从他们最信赖的人着手,家长老师要关注孩子们的细微变化,自己对一些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把握,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在今年11月召开的两会上,多位市人大代表建议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借助高校力量,让更多高校学生参与进来,到中小学进行普法。

  12月27日,记者从检察机关了解到,城郊检察院已联合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等九个单位建设了“三亚市青少年法制警示教育基地”。(三亚日报记者 张雪锋)

[责任编辑:陈 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