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动物园玩耍。武威 摄

 

 

 

 

 

 

苦练舞功。 张茂 摄

  每年的七八月份,孩子们纷纷走出校园,拥抱期待已久的假期时光。但工作的忙碌、网络的诱惑以及青少年安全事故的频发,可给家长们出足了难题:该如何安排孩子的时间,才能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充实又安全的暑假呢?

  跨越山水间、名胜里

  放松身心增长见识两不误

  登泰山观赏壮美日出,乘着威尼斯尖舟穿梭在浪漫的水上之都,亦或是在伏尔加河畔追忆纤夫的足迹……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们有机会出省、出国旅游,一睹这些语文、地理课本中描绘的名山大川和异域风光。

  “我最喜欢雄伟壮阔的长城,因为它身上写满了历史的痕迹。”就读于海口市第十一小学的邓钜耀对长城赞叹又好奇。他告诉记者,站在这些充满历史积淀的斑驳城墙前,他仿佛能看见当年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景象,比书本上的感受更加直观。

  记者在海口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采访时,家长们对这种“行走式”的度假方式普遍持支持态度:“带孩子们出省、出国旅游是想让他们在假期得到放松,同时开拓眼界,丰富见闻。”还有家长表示,旅游能提前让孩子了解和适应北上广甚至国外的生活,为铺就孩子的求学深造之路打下“第一桩”。

  补短板、培新知

  素质教育也需补充营养

  课外辅导班和特长课程历来都受到热捧,但琳琅满目的课程让许多家长看得是眼花缭乱、云里雾里:除了传统的作文、奥数、英语,其他课我们了解甚少,在报名时还得考虑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强迫学习只怕引起他们的厌学情绪。

  一口气报了钢琴、游泳、国际象棋等3个特长课程,海口市第九小学的陈雨岩这个暑假可谓是过得满满当当。“用课余时间磨练棋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手过招,在比赛中学会胜不骄败不馁,这本身也是对我的一种锻炼。”陈雨岩说选报特长课程首先要是兴趣所致,其次课程对逻辑思维的培养和体质体能的提高,也是让他更乐于继续下去的原因。

  “兴趣特长的培养和课外知识的积累应淡化功利性,不该成为学生和家长的负担。”陈雨岩的爸爸认为,成绩较好的孩子有时在文化课上找不到突破点,容易对学习产生倦怠,此时特长课程便是为他们打开一扇新大门,让其跳出班级和学校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同时在各方面自觉提升技艺水平,才能保持不断学习的势头和超越自己的动力。

  与大海星空同呼吸

  将森林湿地留于笔下

  家长和孩子们分别化身“青皮树”“种子”“海风”“沙滩”,通过手舞足蹈演绎着种子落地生根的场景,引得四下欢声笑语不断……在万宁市青皮林省级自然保护区里,来自松鼠学堂的“校友”们根据当天对森林的观察和体验,投入地用动作和姿态传达着自己对生态保护的理解。

  十多双手在收拉渔网上齐心协力,把捕获的海产一一标记;大人和小孩打着手电追逐潮汐带来的虾蟹,芦苇荡里传来阵阵嘹亮的蛙鸣;喜好僻静的人们躺在沙滩上,享受耳边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伴着繁星遍布的夜空入睡……看着正聚精会神地讨论着星座知识,用收集的落叶和种子制作“自然笔记”的孩子们,松鼠学堂创始人高高十分满足:“我也是一个母亲,我认为,让孩子利用假期时间深入自然课堂,对海洋、森林、原野、星空多一分了解,认识光彩夺目的大角星、孤独的心宿二以及忠诚的北极星,比窝在家中‘发霉’更有意义。”

  类似活动有很多,譬如志愿者活动、夏令营、野外素质拓展等,让孩子们去到田间地头、街边巷尾,参与团体实践和亲子活动,也成为一项越来越受家长和学生们喜爱的新选择。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让大自然成为老师

  海南大学退休教授章汝先一直关注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眼下正是暑期,她认为经过半年的紧张学习,孩子们除了报适当的课外辅导班和发展特长,也需注意劳逸结合,尤其久居城市的孩子,更应该在家长的陪同下回归到大自然去。

  “回归自然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旅游还是其他拓展活动,只要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配合家长根据途中环境和见闻给孩子进行的课外知识、文明礼貌以及关爱他人的教育,效果将会事半功倍。”章汝先提醒各位家长,在旅游特别是出国旅游时要以身作则,带领孩子及时清理垃圾、尊老爱幼、守序排队等,帮助孩子树立公共意识,做到文明出游。

  对于岁数相对大一些的孩子,章汝先劝各位家长及时抓住这两个月时间,重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譬如准备一个小旅行包、一个小工具箱,让他们独立去处理事务。家长不能再受‘包办’思维的束缚,把孩子养在温室里了。”章汝先认为,只有让孩子们在暑假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提振出饱满的精气神,9月份开学时才会有更多的激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海南日报实习生 陈卓斌 本报记者陈蔚林)

 

 

 

[责任编辑:徐 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