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近海珊瑚礁恢复取得喜人成果 

  

近年来,三亚近海生动而丰富多彩的珊瑚得到良好保护和恢复。 三亚日报记者 袁永东 摄 

  8月29日,央视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发新闻《海南三亚:人工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明显》。报道指出,近年来,三亚市附近部分海域人工珊瑚礁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得到恢复,点赞三亚珊瑚礁恢复工作。 

  报道指出,近30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赤道两侧海水温度上升,导致大量珊瑚礁出现白化退化和消亡现象,这一危急至今仍在持续。为了加快珊瑚及珊瑚礁的保护和恢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会同国家海洋局、中科院等多家单位,从2013年起,连续四年在三亚蜈支洲岛周边投放了500多个不锈钢材质的人工礁基,移植造礁石珊瑚3500多个,还投放了2000多个水泥鱼礁和废弃的旧船。

  根据拍摄画面可以看到,如今,在人工投放的环形不锈钢礁盘和水泥鱼礁上,已经生长出了不少新生珊瑚和贝类藻类,人工珊瑚礁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得到恢复。

  据了解,蜈支洲岛附近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项目“近岸典型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试点区域。该项目旨在通过研究珊瑚繁育技术,有针对性地对近岸退化的珊瑚礁开展修复工作。

  项目负责人之一的高级工程师李元超表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蜈支洲岛附近的人工珊瑚成活率可达90%以上,珊瑚生长率也非常高,基本可以达到0.5-0.8厘米/月,人工礁基上也成功附着了大量的新生珊瑚,珊瑚覆盖率大大提高。

  除了蜈支洲岛海域外,三亚西岛海域珊瑚礁恢复工作也取得了喜人成果。“今年9月底,西岛珊瑚培育实验中心将投入使用,西岛海域珊瑚礁覆盖率将进一步提升,3年至5年内有望突破50%。”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傅捷表示。

  据悉,为了使珊瑚生态修复达到最佳效果,保护区对珊瑚礁生长状况、鱼类、底栖生物等海洋生物及水质进行常年监测,记录不同条件下的珊瑚生态。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已有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区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建设数据系统,探索珊瑚人工培育技术的升级;不断强化巡护执法,设置视频监控点,与实时巡护执法相结合,打击非法破坏珊瑚生态系统的行为。

  (三亚日报记者 曹阳) 

  

   

[责任编辑: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