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文明小天使”向市民发放环保宣传材料。 

义务交警正在维护交通秩序。 

   

  在厦门,最美的风景是人。“抬头可见厦门‘蓝’,转身遇见志愿‘红’”。他们中,有警察、公务员、路人、小萌娃、老人,几乎每6个厦门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他们有爱心,积极守护家乡文明,自觉传递人文关怀;他们有创新意识,自发录制精彩视频,用Rap、闽南童谣、答嘴鼓、歌唱等形式为厦门厚植人文亮色,让志愿精神在这座生态之城熠熠生辉。

  无论你是谁

  志愿服务就在身边

  无论你是谁,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志愿岗位。这就是厦门这座“志愿之城”的“大格局”,这样的“大格局”又涵养了厦门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力。

  “不久前,有一位车主家里有急事,要赶着回去,可是车辆因大灯长时间未关,致电瓶失电无法启动,于是,他连续给我们打了两次电话。”厦门翔安区“92580”志愿者联盟队伍寻补黄交通志愿服务队队长黄汇明说,虽然当时已经很晚了,但是志愿者王小强还是立刻带着相关设备赶到现场,很快解决了问题。

  思明莲前西路水务集团前斑马线义务交警杨明明告诉记者,义务交警除了帮助维护交通秩序外,还帮助走失老人、儿童与家人团聚,帮助维修、推移故障车辆等好人好事不计其数。在无灯控斑马线、中小学校周边和人车流量密集的火车站、汽车站、公交场站等交通枢纽,志愿者身影随处可见。在厦门生活,只要你有需求,总能发现志愿服务“就在身边”。

  陪伴特殊儿童参加户外亲子运动会,用爱温暖他们的心灵;动手体验锡雕,感受非遗魅力。本周末,厦门市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为广大市民准备了两场活动。像这样的志愿服务征集令已经形成常态化。“走,周末去做义工去。”志愿者王小雷告诉记者,在厦门做志愿者,你可以选择自己能做的事。

  常态化、项目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助力厦门的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内涵不断丰富。据王小雷介绍,厦门机关、企业、医院等纷纷成立志愿队伍开展服务。比如,司法局牵头组建全市司法行政法律志愿服务队;公交集团发起“小黄帽”文明交通志愿队,以优秀公交驾驶员为主体,组织交通系统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倡导文明出行;卫生计生系统整合实施“凤凰花”志愿服务品牌,在各大医院开展“做有人情味的医者·做公共文明行为倡导者”活动;科普、环保、消防等方面的专家也组成志愿队伍深入城乡基层、工厂企业开展科普讲座和咨询服务活动。

  据“志愿厦门”平台统计,目前,厦门全市共有65万注册志愿者和3000支志愿团体,参与了超过1.4万个志愿项目。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专业人做志愿者,志愿服务已然成为市民的生活习惯。

  以志愿服务为抓手

  探索城市管理水平

  志愿者用温暖和爱心,点缀这座城市。与其他城市不同,厦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探索以志愿服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常态化、项目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品牌。思明城市义工协会相关负责人说,厦门先后涌现出思明城市义工协会、久久爱心团队等32个志愿服务品牌团队,以及各行各业品牌上百个,常年活跃在城乡社区、大街小巷、景区景点等城市各个角落。

  厦门火车站南广场有一座醒目的建筑物:“火车头”造型,蓝色基调,体现着代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彩色市鸟(白鹭)与手的结合。这就是火车站南广场志愿服务驿站。工作人员李先生告诉记者,驿站志愿者全年无休,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公共交通引导、文明旅游宣传及开水供给、手机充电等便民服务,成为城市中的“暖心小屋”。像这样的驿站在厦门有100多个 ,成为厦门开辟志愿服务的新阵地。

  尊崇礼遇志愿者,让志愿者有为有位,厦门一直在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使志愿服务更加智能精准,开通运行“志愿厦门”网站,在线开设实名注册、时长认定、项目发布、社会公示等功能,并推广到各区、街道、社区以及各级文明单位,通过分级授权,形成网格化管理;调动志愿者积极性,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探索研究制定优秀志愿者在升学、就业、创业、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优待政策,鼓励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制定回馈办法;社区以积分兑换奖品、爱心银行等形式对志愿者进行回馈;在厦门市志愿者官方平台实名注册的志愿者,在提供志愿服务时,或者在接受培训、复训和演练及往返途中发生意外伤害,均将获得44.8万元的人身意外保险,这一做法在全国也走在前列。出台《志愿服务条例》,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提升志愿服务整体效能。

  海风海浪依旧,旧貌已换新颜。厦门蓝遇见志愿红, 人文之美,厚植厦门文明新底色。

  (三亚日报 记者 杨洋 张雪锋 袁燕 袁永东

[责任编辑:王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