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保健食品经营环节非法添加、非法声称等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对辖区内的药店、超市等保健食品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在为期22天的专项治理行动中,重点打击了非法经营、非法添加、假冒伪劣、夸大宣传等违法行为。(9月20日《三亚日报》)

  保健品市场的乱象,向来备受公众诟病,尤其是夸大宣传造成的影响最为恶劣。一些消费者在厂家的“忽悠”下,不仅花了不少冤枉钱,还耽误了正常的治疗。今年9月7日,山东卫视《调查》报道了深圳一个老人被保健品销售公司“忽悠”,4年里花了60多万买保健品,整个房子到处都堆满了,闹得与儿女反目。为了治病,老人每天还吃七八种保健品,但最终导致病情恶化。像这样的教训每年都有不少报道,然而即便是如此,仍然有不少的消费者“前赴后继”在保健品上“被坑”,让人惋惜。

  众所周知,保健食品并非药品,其疗效是有限的,并不能代替药品治疗疾病。但保健食品也不是普通食品,具有特定的调节身体功能的效果。在看病难、看病贵的背景下,保健品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怕生病”、“想要通过服用保健品预防疾病,甚至治疗疾病”的心理,夸大保健品功效、误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在缺乏相关常识的支撑下,一些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费者容易受到商家的“忽悠”上当。再加上,一些地方的职能部门对于市场监管的缺失,以及相关处罚力度不足,也给不法商家有了可乘之机。此次,三亚职能部门主动出击,净化保健品市场为老百姓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要知道,食品市场无小事,保健品市场的巨大利润往往会让一些厂家背弃良心和法律铤而走险,最终让消费者吃了亏,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实际上,在新《广告法》颁布实施后,对于保健品市场,除了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的监管外,还应建立起由工商、公安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在日常的管理中,一旦发现保健品市场存在非法添加、无证经营、夸大宣传等问题,能够及时启动联合查处的机制,提高不法商家的违法成本。当然,在加强对保健品市场管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还是要提高公众的科学常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科普宣传,让大众了解保健食品的特点、效果等常识,避免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盲目而行。 (三亚日报 孙显炬)

[责任编辑:徐 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