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丰富的“候鸟”人才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好,不仅有利于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也有利于我省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

  今天上午,省政协召开“柔性引进和使用‘候鸟’人才,助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成果专题协商会。省委副书记、省长刘赐贵在会上指出,要充分发挥生态立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进一步摸清人才底数,做好供需衔接,完善政策措施,全力打造宜居宜养宜学宜业的人才环境,充分挖掘和吸引“候鸟”人才资源,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9月3日《海南日报》)

  人才是竞争的关键要素之一,小到一个行业,大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海南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候鸟”,尤其在三亚,“候鸟”更为集中。统计显示,每年冬天来海南休养越冬的“候鸟型人才”不少于45万人。此外,还有大量内地退休老人长年居住在海南,其中不乏大专家、大企业家等各类优秀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将海南视为“第二故乡”,愿意为海南发展尽心出力。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由于在人才意识和相关的配套政策跟不上,很多本地需要的“候鸟”人才未能在本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地方即便是让“候鸟”人才发挥了“余热”,但与之配套的医疗、住房等制度不健全也往往导致这些人才难以做到“物尽其用”。不仅白白浪费了这些宝贵的人才资源,也不利于我省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与此相对的是,我省不少市县每年都会高薪聘请高端人才却也未能如愿。如何破解其中的矛盾,值得我们深思。

  实际上,多数来到海南的“候鸟”人才,不仅理论基础深厚,也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些人才资源,对于提高我省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省出台了《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暂行办法》,包括三亚市委、市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这些举措都为“候鸟”人才在我省发挥“余热”做了很好的铺垫。不过,想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候鸟”人才,使之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力量,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一方面,应通过调研、摸查等,建立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专业特长、每年到海南的时长等内容在内的人才信息库,对全省“候鸟”人才进行全面的摸底掌握,并进行资源共享,以供有需要的单位参考。另一方面,应通过科学合理的奖励举措、完善的配套制度,为“候鸟”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解除他们在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这些人才能够留得住、用得好。

  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国际旅游岛题中应有之义,而这些经验丰富的“候鸟”人才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好“候鸟”人才资源,不仅有利于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也有利于我省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搭建人才供需平台等,让包括这些“候鸟”人才在内的各方面人才能够在海南这个舞台上发光发热,更好地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三亚日报)

[责任编辑:徐 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