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刘奇葆部长在辽宁调研期间做出的“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细落小落实”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关于深入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公益活动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工作实践中的重要载体作用,以及组织开展精准扶贫等工作部署,大连市委宣传部着力在工作内容、领域、载体、对象上抓好核心价值观贯穿结合融入,全方位推进、全领域拓展覆盖。近期,大连市创新构建“道德模范+文明单位+公益主播+社会力量”新型公益模式,启动了以助学、助农、助医、助老、助贫、环保等为主要内容的2016大连“爱+”公益梦想行动,进一步整合激发城市公益资源,汇聚城市文明发展正能量。

  按照持续调研、搭建平台、传播推广、项目推进、总结提高五个阶段,2016大连“爱+”公益梦想行动扎实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情况如下:

  一、基本工作思路

  1.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工作践行要求,创新工作载体和活动品牌。今年以来,大连市文明委围绕贯彻实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通过组织开展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认真谋划,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谋创新,打造更多与群众生活紧紧相连、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工作载体和活动品牌,在全社会彰显守法自尊、崇尚奉献、互助互爱、文明和谐,反对不守法纪、不重公德、损人利己、罔顾正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载体、打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品牌实践中,持之以恒地抓好核心价值观贯穿结合融入,彰显核心价值观强大生命力,是策划推出“爱+”公益梦想行动的工作出发点和着力点。

  2.释放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红利”,盘活整合助力城市文明建设资源力量。近年来,大连市坚持以“为民靠民惠民”为宗旨,以“文明在大连 我是大连人”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创建历程中,全市涌现出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群体,成为各自生产生活领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释放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红利”,进一步聚合发挥各级各类文明创建典型群体蕴含的示范引领、舆论高点、文化影响、品牌效应等叠加效能,激活汇集更多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城市文明创建,是策划推出“爱+”公益梦想行动的力量根基和目标预期。

  3.运用互联网新媒介统筹志愿服务建设与管理,探索推动线性工作模式向共生效应转变。近年来,大连市立足基层,引导人们按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实际特点不断实践,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城市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26万人,累计奉献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亿小时,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典型代表在全国首届“四个100”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中获得所有类别奖项。工作调研发现,在统筹志愿服务建设与管理,推动制度化、项目化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官方色彩过浓、区域发展不平衡、供需对接不畅、项目同质化、管理不规范、扎堆服务等制约发展的短板。搭建适应社会发展态势、具有开放包容特点、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功能、符合社会心理和信息传播反馈态势、满足两新组织参与公益事业诉求等多方面因素条件的,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工作操作平台,把握“官方”介入引领角度和位置,强化时代表达,主动发力,积极探索推动线性工作模式向共生效应转变,是策划推出“爱+”公益梦想行动的实践考量。

  二、活动概况

  2016大连“爱+”公益梦想行动,由大连市文明办、大连市网信办主办,5月26日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启动。大连市文明委领导参加启动仪式,并为大连“公益声场”揭牌。大连市各级文明单位、好人模范、美德少年、公益组织、网络大V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活动以10位公益主播TED风格演讲、嘉宾点评的形式,发布了第一批“爱?大连”“爱?光明”“爱?援助”“爱?健康”“爱?不丢”“爱?义教”“爱?驿站”“爱?乡村”“爱?夕阳”“爱?成长”等10大主题、112项公益项目及项目负责人信息。现场启用了由腾讯大辽网专门开发的2016大连“爱+”公益梦想行动PC端和手机端H5页面信息发布和项目招募通道。现场采用了网络视频直播和微信墙互动等新媒体手段,广大市民、网民通过“文明大连”微信公众号的“公益招募”栏目报名。

  该项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网上设置议题持续引发网民关注,评价积极正向,网下互动交流频繁,社会层面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目标项目对接有序推进。一是公益模式逐步夯实。“爱+”公益梦想行动建立了由大连市文明办、网信办牵头组织,各区市县包项目推进,各级文明单位、好人模范引领示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闻媒体传播推广的工作机制。每个主题项目成立一个核心领导小组,由领衔公益主播、好人模范代表、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队长等4-6人组成。在核心团队的基础上,建立各类公益团队,发布公益项目,招募社会志愿者骨干,定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二是公益项目逐步增加。通过“文明大连”新媒体“公益招募”平台的搭建,极大畅通了广大市民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渠道。众多单位和部门通过“爱+”公益梦想行动平台申报公益项目。截至目前,新增立项22个,有200余家单位和部门,通过活动网上平台报名对接,社会志愿者参与踊跃。三是公益基地逐步拓展。按照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工作思路,全市在重点打造10大主题公益项目10个示范基地的基础上,依托街道、社区志愿服务站、爱心企业等阵地,逐步推广设立大连“爱+”公益梦想行动活动基地。目前全市已设立各种类型的“爱+”公益梦想行动活动基地300多处(个),为各项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夯实了根基。

  三、主要做法

  1.重引领,培育共生效应。一是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文明单位的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全市已建成39支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命名的市级好人模范志愿服务队,以及100余支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此次“爱+”公益梦想行动中,每个主题项目都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或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加入,起到了典型模范精神引路的作用。二是充分利用广播平台打造城市“公益声场”。利用黄金时段,在广播媒体开设“公益声场”专栏节目,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10位主播,每人领衔一个公益项目,秉持“为公益发声,为文明助力”理念,邀请好人模范、文明单位走进直播间进行访谈,扩大“爱+”公益梦想行动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三是充分凝聚社会志愿者的群聚力量。通过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多种形式,努力放大爱的“+”号,使得好人模范和文明单位引领的“1+1”工作模式,扩展到社会志愿者参与的“1+N”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

  2.筑平台,实现精准发力。一是搭建项目发布平台。通过同腾讯大辽网合作,“文明大连”双微平台设立了公益项目发布和招募通道,畅通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文明单位参与公益活动平台的服务沟通渠道,实现公益活动项目和公益服务的精准对接。二是搭建数据管理平台。在“文明大连”双微平台60余万粉丝的基础上,探索对于参加“爱+”公益项目的粉丝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努力将参与“爱+”公益活动的数据进行累积与利用,并转化为个人的公益积分记录,强化对“爱+”公益项目对接的数据管理及互动沟通。三是搭建信息传播平台。利用全媒体传播媒介,全面推介10大主题公益项目的载体活动。利用新浪微博、腾讯大辽网,以及组织市属主要新媒体和网络大V,对项目发布仪式实施现场直播,近万名网友在线观看。主题活动微博话题的阅读量在24小时内迅速突破200万。在“文明大连”微信平台开设多个微信互动菜单,加强沟通交流,实现了互联网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深度融合。

  3.谋创新,激发公益效能。一是坚持贴近工作实际,创新理念思路。“爱+”公益梦想行动,采取全媒体联动的方式,由公益主播领衔,充分发挥了媒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采用“互联网+公益”的形式,努力做好平台搭建,集合全社会的公益资源,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作用,让爱出发,让爱抵达,为公益活动的开展提供永续动能。二是坚持贴近群众需求,创新项目设计。通过问卷调查、基层调研等方式,对开展公益活动需求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每个项目进行综合评判,确定服务群体和服务内容,创新设计具有时代感的、群众最期盼的、最有针对性的10大主题公益项目,以“爱+”的形式,将主题项目固定,形成公益项目的系列化。三是着眼发展,创新管理机制。对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项目管理机制与操作流程,提升公益项目运行质量。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完善个人参与“爱+”公益活动时间记录和项目记录,增强对市民文明行为的大数据分析,为全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工作支撑。

  四、工作体会

  近年来,大连市在深入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践中,把公益活动与核心价值观建设紧密结合,引导人们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中提升精神境界,使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在开展“爱+”公益梦想行动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开展公益活动必须发挥好媒体平台的作用。一是要发挥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有效利用“文明大连”双微平台,与新浪、腾讯,以及市属主要新媒体,结成网络公益联盟,以矩阵的形式开展网络公益活动,提升了网络文明传播的效能。二是要发挥媒体平台的桥梁作用。要精心策划组织公益活动,借力全媒体平台,多维度搭建起好人模范、文明单位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桥梁,消除被组织、被志愿的现象,让典型模范的精神成为一颗颗道德种子,在文明的沃土生根发芽,实现道德力量的传递。三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导向作用。当前网络公益活动不断发展壮大,网络公益组织良莠不齐,信息发布真假难辨,部分活动公信力不高,影响了网络公益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所以迫切需要官方牵头,利用和发挥传统媒体公信力引领作用,主动融入,把握导向。

  2.开展公益活动必须有效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一是要有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通过“爱+”公益运行模式的构建,用爱的力量充分汇聚各方资源,努力做到让好人模范、文明单位、公益主播和社会力量优势互补,媒体从公益活动的报道者,成为公益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公益力量不断汇聚,公益资源充分聚集,“+”号的内涵持续放大,“爱”的理念日益彰显。二是要有规范的公益活动基地。公益活动基地是公益项目持续、深入、规范开展的必要保证。由于基地是公益性质的,基地的双方是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的关系,需要建立相对严格规范的制度和协议,确保基地活动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在已经建立的300多处(个)“爱+”公益梦想行动活动基地的基础上,大连市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精心安排公益项目,把公益活动与文明创建深入结合,落到实处。三是要为好人模范和文明单位参与公益活动提供必要支持。好人模范和文明单位,具有强烈的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情怀和意愿。构建“爱+”新型公益模式,一方面,为好人模范、文明单位、公益主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广大市民可通过与好人模范、文明单位,以及公益主播的直接交流,影响引导更多的市民,吸引凝聚更多的两新组织,积极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来,不断焕发城市文明发展正能量。

  3.开展公益活动必须以项目化运作为基础。一是要建立供需采集机制。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调研和综合研判,固定适合长期开展的公益服务项目,一方面做好需求群体和需求内容的信息采集,另一方面整合好有提供服务意向的信息资源。二是要强化公益项目管理。要根据项目计划,细化实施方案,规范操作流程,逐步建立公益服务规范化的操作手册,不断规范公益活动的招募、培训、服务等流程,定期更新公益项目内容,让供求信息广为人知,让广大市民形成在平台找公益项目的思维模式。三是要探索建立精准的公益招募体系。公益活动对象的招募应具有靶向性,让最适合的社会公益资源力量参与到项目中来,提供最专业的服务。通过供需双方精准对接,避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和供给资源闲置并存的现象,做好服务时间累积、项目评价等工作,让公益项目具有科学性、长效性与实效性。(大连文明网 作者为大连市文明办副主任王旭)

 

[责任编辑:徐 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