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 微信图片_20200304162616.jpg

您的位置:三亚文明网首页 > 脱贫攻坚

三亚育才那受村:产业夯实“里子” 环境倍儿有“面子”

发布时间:2021-03-07来源:三亚日报

那受村集体产业百香果园。 记者 陈聪聪 摄

早春三月,新绿萌芽,万象更新,育才生态区那受村一派盎然生机,田间地头垂挂的青瓜、豇豆,果园里芒果压弯枝头,百香果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古朴宁静的村庄、四通八达的公路、绿意盎然的田野,构成春日里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近年来,那受村以乡村振兴建设为抓手,通过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创建、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等,走产业兴农的致富道路夯实“里子”,整治人居环境美化“面子”,全力推进文明乡风传承和乡村治理不断升级。

产业鼓起“钱袋子”

幸福日子过起来

那受村位于育才生态区东部。曾经,这里交通闭塞,村民发展经济、孩子求学、出外就医饱受“枷锁”。现在,水泥公路修到了家门口,WiFi“入村”打开村民看世界的窗口,山货“乘云”出山门……扶贫政策的红利,把村民志气“扶”起来,产业旺起来,腰包也鼓起来……

“现在日子过得好了,什么都有。”那受村村民苏真军家不仅盖起了新房,还买了旋耕机,家庭年收入近20万元,幸福指数不断加强。如今的种种,曾是贫困户的他一度 “不敢想象”。

苏真军“不敢想象”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在政策的扶持下,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小锋鼓励并引导其发展产业,通过“志智”双扶鼓起了苏真军一家人的腰包,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脱贫攻坚,产业是抓手,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这几年,那受村在探索和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的致富路子。整体推进“四带一自”扶贫模式,即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党组织、致富能人带动,引导贫困户自种自养的模式,助力那受村打造畜禽养殖产业、蜜蜂养殖产业、热作果蔬种植产业、食用菌种植产业、黎苗药种植产业等五大产业,实现产业兴农。

据统计, 2020年1月至9月,那受村集体收入7.7万元;2016至2020年,全村建档立卡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从5836.32元增长到18666.57元。

那受村委会南塔组干净、整洁的村道。 记者 陈聪聪 摄

人居环境再提升

美丽乡村入画来

冰箱、50寸液晶电视、舒服的沙发……走进那受村王月秋家庭的客厅,干净整洁的环境和齐全的家电映入眼帘。庭院中,黄的、红的各色鲜花排成一列,在阳光下绽放,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幸福画卷。

脱贫后的那受村村民,对生活的品质有了新的追求,像王月秋一样不仅厚实了“里子”,也要扮靓“面子”,做好环境卫生、美化居住环境,成为村民的共识。

“村里有保洁员每天打扫村道,我们还会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让村庄更整洁美丽。”杨小锋介绍,这几年来,那受村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上了日程,加大力度刷新村庄颜值。村里有39名公益岗位人员每天负责环境卫生;村委会组织“两委”干部、协管员、村组长、公益岗位人员每周六定期开展“五爱”健康卫生环境大整治行动。此外,村中每个月开展文明卫生评比活动,评出文明卫生户21户,打造整洁、卫生、舒适的乡村生活环境。

厕所本是农村人居环境的最大短板,这几年,那受村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广泛动员农民参与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作,让改善农村环境、保障村民健康、乡村文明建设迈向新的台阶。“以前村里一座像样的厕所都没有,家里来了客人要如厕,就特别尴尬……”村民董丽英感慨地说,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厕所, “方便”起来更方便了。

精神文明落地开花

农村农民风貌向好

“我们组建了自己的舞蹈队,一有空就排练舞蹈,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村民卢丽香说,过去,晚饭后看电视是村民们最好的消遣。如今,村民们广场舞跳起来了,歌曲唱起来了,村委会还不时举办文艺汇演,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民玩的东西多了,素质也提高了,看到家乡的变化真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组建舞蹈队,只是那受村抓精神文明创建,实现农民风貌好的一个例证。这几年,那受村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在协助推进三亚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同时,村里组建起舞蹈队、合唱队等文艺队伍,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舞出农村新生活,唱响奔往小康生活的精神新面貌。

精神文明加强的同时,村里还建起了卫生健康服务室、文化中心、多功能综合楼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地里产出的农产品有了更多销路,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日益美起来,物质生活满足的村民对精神文明有了新的追求……如今,那受村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正在为那受村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动力。(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责任编辑:梁秋枫

图说三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