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武

  1999年大学毕业后,李跃武被分配到雅亮乡村成为一名普通教师,从那时开始,他便选择坚守在群山环绕、交通不便的小山村里,坚守在平凡清贫的三尺讲台上,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和炙热的梦想留给了这片土地,留给了大山里的孩子。

  无怨无悔 乡村任教17年

  1975年,李跃武出生在乐东莺歌海,父亲是渔民,母亲是盐场职工,尽管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父母还是尽其所能供他上学。李跃武深知,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经过多年寒窗苦读,他顺利考上琼州学院(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1999年,李跃武从琼州学院数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雅亮初级中学任教。雅亮片区地处五指山余脉,属少数民族聚居地。对于乡村教师而言,在贫困的大山任教意味着工资微薄、食宿艰难、教学资源短缺和基本保障缺失,这一切让不少年轻教师望而却步,但李跃武成为了少数留下来的老师。

  李跃武初到雅亮初级中学时,学校有7个班470名学生,有23名乡村教师,有的教师已经在学校坚守了几十载,这个教师队伍也撑起了雅亮片区乡村教育的蓝天,为孩子们点燃了希望,这让李跃武非常感动,他决定留在他们中间,延续乡村教育的这份责任。

  “与孩子们在一起,让我过得更充实,更有朝气。”李跃武说,大山里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他。山里的孩子从小说黎族方言,对李跃武来说,语言成了他和孩子们之间沟通的障碍,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普通话,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他都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孩子们交流。

  因为离家太远,李跃武吃住都在学校,教室旁的杂货间成了他的临时宿舍。当时,雅亮片区的学生家庭普遍比较贫困,常常“三个石头一锅饭,一包榨菜分两顿”,李跃武便常常把省吃俭用的钱拿出来给有需要的学生。

  学校孩子年龄大小不一,最大的有23岁,与李跃武同龄。朝夕相处让师生感情更加深厚,到学生家里走访是李跃武除了上课外的又一重要工作,帮助贫困的孩子也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部分。有时,碰到学生家里农忙,李跃武还会帮忙插秧、割稻谷。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每到开学前,李跃武便要走家串户做家长工作……

  业务扎实 坚持教学探索

  2005年,随着大隆水库建成蓄水,雅亮初级中学并入育才初级中学,李跃武依然坚持执教。从教17年,他教过的很多学生早已大学毕业,有的在外地工作,有的也成为了教师,近年来最让他骄傲和开心的事,莫过于当年教过的学生回育才看望他。

  如今,成为乡村教师中坚力量的李跃武,仍在不断探索新教学方式,总结出的情境教学等教学法,点燃学生学习激情。他所带的班级数学成绩年年突破,他也多次被评为“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三亚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先进个人”。

  李跃武撰写的论文《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反思》、《浅谈新课改下的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引入的艺术》荣获市一、二等奖,说课稿《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获全国三等奖,说课稿《梯形》荣获海南省三等奖,2014年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称号。

  如今走在育才初级中学校园,环境整洁干净,绘画室、展览室、舞蹈室齐全,在抓教学之余,学校重点发展美术、绘画、舞蹈特色,带领更多孩子走上特长发展道路。“如果我们每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科多一份油然而生的痴迷,多一份纯粹忘我的投入,多一份理想主义的疯狂,多一份内心的沉静,我们身上自然就会流淌一种精神之美、文化之美、人性之美。”李跃武动情地说,这一生无悔成为教师的选择!  (三亚日报记者黄珍 文/图)

[责任编辑:徐 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