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 微信图片_20200304162616.jpg

董福才:南征北战 曾被弹片击中头部

发布时间:2020-08-01来源:三亚日报

面对镜头,董福才行了一个标准军礼。

 

 

“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海南岛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勋章”……几枚或陈旧或崭新的跨越世纪的勋章,见证了董福才南征北战的生涯。

董福才今年89岁,身体健朗、思路清晰,当回顾战争岁月时,老人略显紧张和激动。他操着一口黎族方言,时不时冒出几句汉语“日本”、“国民党”和“共产党”,通过家人的“翻译”,揭开他历经的那段枪林弹雨、九死一生的经历。

72年前,年仅17岁的董福才参军入伍,他先后参与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如今老人再次回忆起曾经的硝烟岁月,老人情绪激昂。

董福才家住天涯区妙林村,房屋旁边是他年轻时开荒的5亩芒果林,前后院落植满各类林木,绿树成荫、环境清幽。1955年董福才从三亚某部队退伍后,在羊栏公社、六乡村委会工作几年,最后选择回乡务农,他和妻子靠着辛勤劳作、开荒垦田,一共养育了9名子女。回顾一生的经历,董福才说,跟着共产党走,我选对了。

董福才珍藏的军功章。

17岁参军,最想做的事情是解放海南

董福才至今记得,1942年,日军在他家乡的邻村——妙山村制造了“妙山惨案”,将村里近40名青壮年和老年人全部砍杀,现场惨绝人寰。“第二天整个村子飘满白幡,哭声恸地。”那场景令闻者伤心、听者流泪。“我们附近村的两个村民背着土枪,被日本人发现后抓走,再也没有回来,是被杀害了。”那时的董福才年仅11岁,就立志长大后参军打敌人。

1948年董福才终于实现愿望,参军进入海南独二七团二营,那一年他17岁。“参军打仗是很害怕,但我必须去,一定要解放海南!”

1948年5月,在入伍军训一段时间后,董福才跟随部队,从山路徒步前往九所,准备参加战斗。“刚入伍那会儿,我们在山里行军,听到枪炮声都害怕。”董福才说,那场战争他们与国民党军队对抗,鏖战三天三夜,最终取得胜利。之后,董福才跟着部队辗转三亚、万宁、海口、昌江等地作战,大部分都是沿着山路走,干粮吃完了就摘野果吃、喝山溪水,他说,“枪林弹雨里已经习惯了,心中不再害怕,反倒希望家乡能早日解放,与家人团聚。”

在一次战役中,董福才负伤了。当时,他和战友准备攻打国民党军队一处据点,在坡地匍匐前进时被对方发现,朝他们这边发射了一枚炮弹,在他们前面不远处爆炸,趴在他前面的两位战友当场牺牲,一枚飞起的弹片击中他的头部,他当即就昏了过去。3天后他醒来时头痛欲裂,伤口还包着草药,住院15天后他坚持出院,继续参加战斗。至今他的头顶留下硬币大小的伤口,董福才说,因为这次受伤,他落下病根,随后的几十年里他经常莫名头晕、头痛。

主动报名参加抗美援朝

解放海南岛号角吹响,董福才随部队前往广东,被编入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参加1950年解放海南岛战役。“我和十几名战友,乘坐渔民的木帆船,避开敌人炮火,在海上漂了两天两夜后在三亚登陆。”董福才说,登岛后,他们与琼崖纵队联合作战,彻底击溃敌军残余势力。

海南岛解放后,董福才回到家乡,见到阔别多年的父母和家人们,庆幸的是他的父母健在。1952年4月,在三亚某部队服役的董福才,主动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和平来之不易,想通过手中的枪来保家卫国。”董福才说。

“父亲有一顶五角军帽,每次出门都会戴着。他特别喜欢看战争片,感觉特别有精神。”董福才的小儿子董志明说,在他的印象里,父母都很勤劳,总是天不亮就起来务农劳作。“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父母一生恩爱,从没吵过架。”董志明说。

(黄珍 文/图)

责任编辑:沈晔文

图说三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