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湾每天都会出现一群穿着蓝色马甲的“候鸟”老人志愿者,他们穿梭在人群之中捡垃圾,劝导不文明行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群来自三亚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的志愿者,被亲切地唤为“候鸟蓝”。
近年来,三亚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志愿工作部已发展成为500多人的庞大志愿者队伍,每年10月初到次年3月末,在三亚湾凤凰岛至金鸡岭路口一带,每天都有20名志愿者轮流坐班,或清理绿化带和沙滩上的垃圾,或对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甚至“反客为主”为市民游客提供服务。“今年路面垃圾比去年少多了,环境好了很多。”在采访中,不少市民游客纷纷为“候鸟”点赞。
杨新明:辛勤劳动换来沙滩清洁
绵延的三亚湾有着“椰梦长廊”、城市“会客厅”的美誉,这里也是很多中外游客到三亚最先踏足的地方。2012年,第一次到三亚过冬的杨新明便被这里美丽的大海、绿色的树木、宜人的气候所吸引,从那以后,便成为南飞“候鸟”的一员。“由于一些不文明行为,给三亚湾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当时,沙滩上、绿化带里的杂物处处可见,电动车也随意停放……看到这些,杨新明痛心不已。
2015年底,团市委、三亚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联合发起的“候鸟在天涯 文明暖冬行”志愿服务活动启动,每天在海月广场和金鸡岭广场设立服务点,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服务,在人流密集区域还有志愿者流动服务队,对各类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从那时开始,杨新明正式成为一名“候鸟”志愿者。
在志愿活动中,杨新明以身作则,不辞劳苦,每天都到海边捡烟头和纸屑,保持沙滩干净整洁,在人多的地方高举“请爱护花草”、“请不要随意践踏草坪”标识牌,倡导游人文明出行……通过身体力行,他们带动不少“候鸟”、市民、游客参与进来,共同维护城市文明生态环境。
2016年初,杨新明发起成立三亚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海月广场分会。目前,海月广场分会已发展成为200多名“候鸟”老人的大队伍,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志愿活动。
除了三亚湾,杨新明也将社区发展成“候鸟”志愿者服务的主要阵地。在朝阳社区,他组织社区“候鸟”党员、“候鸟”志愿者到三亚湾清洁沙滩,同时配合社区开展“巩卫”巡查,义务清理社区卫生死角和小广告,获得社区居民、游客的广泛认可。
“今年路面的垃圾比去年少多了,环境也好多了。”不少在三亚湾休闲的游客由衷地发出感慨,也正是像杨新明这样的志愿者辛勤付出,才换来三亚湾海滩的洁净。
董淑娥:三亚已是“第二故乡”
董淑娥今年68岁,在来三亚之前,她已经在哈尔滨当了27年的志愿者,大到义务扶助30多位孤寡、残疾老人,先后为18位老人送终,被评为哈尔滨市“十佳老人”;小到在火车站给游客指路,忙得一刻都闲不下来。2012年,随着“候鸟式养老”的兴起,退休多年的董淑娥和老伴选择南下三亚。
“虽说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可志愿者的精神可不能丢。”刚刚安顿下来,董淑娥便四处溜达,寻思找点事情做。当时住的小区有300多户居民都是“候鸟”老人,闲不住的董淑娥就免费为小区老人理发;当社区有老人生病没人照顾时,董淑娥便帮着给老人做饭、买药;还帮着“候鸟”们购买返乡机票、火车票……董淑娥说,“候鸟”互相帮助才能让晚年生活过得更好。
2013年,三亚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成立,志愿者工作部应运而生,董淑娥成为第一批志愿者,并担任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董淑娥回忆说,当时作为“候鸟”人群经常聚集休闲的三亚湾,处处可见老人们或吹拉弹唱,或扭着东北秧歌,丝竹管弦声不断;同时,也有些“候鸟”将吊床挂在树上摇来晃去,随意踩踏草坪、破坏绿植,引得旁人频频皱眉。
“不忍心美丽的三亚湾被垃圾所污”、“不能让小部分人坏了‘候鸟’的名声!”从那时起,在团市委的支持下,一群平均年龄65岁的“候鸟”变身“城市啄木鸟”,一次次弯腰捡拾起海边的烟头和纸屑,一次次举起“请爱护花草”“请不要随意践踏草坪”标识牌……通过身体力行,维护城市文明生态环境。
自从忙活“候鸟”志愿者的事情,董淑娥每年8月便早早来到三亚,到次年6月才返回老家。“来三亚过冬好多年了,早就把这儿当做‘第二故乡’,不希望有人破坏它。”董淑娥说,希望更多“候鸟”志愿者参与到全市“巩卫”大行动中,为三亚城市发展、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三亚日报 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