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正能量的善行常常能够激发起更多社会的善心,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公众的善根。让这股助人为乐的“清流”能够生生不息,让这种街头救人的正能量能够继续传递下去

  行车途中,骑电动车男子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怎么办?危急时刻,石先生私家车当救护车,紧急将昏迷男子送往医院抢救。这是9月1日发生在三亚街头的一幕。(9月6日 《南国都市报》)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路上昏迷的陌生人,前来围观的群众往往不少,但真正愿意伸出援手的可能并不多。或许是因为不知道倒地者的情况,大家不敢贸然相救;抑或是因为很多围观者害怕为此担责,害怕对方“赖上”自己。不过,也正因如此,那些在他人生命危及关头,勇于伸出援手帮助他人的人方显得尤为可贵。在这些人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体现着崇高的德行。这些凡人善举,是这个时代的“正能量”,给人以力量和光明,涤荡着弥漫在社会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风气,值得点赞和弘扬。

  尽管目前在法律上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遇到倒地的陌生人我们必须要提供帮助,但基于良善的道义和对生命尊重等缘故,即便是面对陌生的倒地者,我们也需要伸出援手。很多时候,我们的举手之劳就能挽救他人于生死之间。新闻中,这位好心车主以及周边的群众正是这样做的,而且车主还用自己的私家车当成救护车,为救治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平心而论,面对着如此危及的时刻,有多少人能够如此?能够不计个人得失,能够不去盘算对方会不会“赖上”自己?这无疑是最值得我们反思的。

  不可否认,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扶人被讹”、“好人受伤害”等现象,让不少人寒了心,也破坏了相互帮扶的社会风气,更加剧了公众的道德焦虑。然而,这些都是少数事件,并非社会的主流。路遇弱者给予援手、无私捐款助学、公交车上让座等,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善举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那些以各种理由对这个社会冷眼旁观者,并非真正担忧自己会遭遇“好人被讹”才选择了“理性”围观,而是在我们身边就存在着一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者,那些“好人被讹”的案例只是给他们的冷漠提供了一个足以让自己心安的理由罢了。其实,社会风气的转变仅靠那些积极实践者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尽自己所能参与其中,毕竟每一个个体都是良好社会风气的受益者。

  实际上,身边人的善行往往最容易触动我们的心灵,也最具有感染力。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善行常常能够激发起更多社会的善心,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公众的善根,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温暖。这些善行需要弘扬,更值得我们学习。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是每一个人要积极去实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这股助人为乐的“清流”能够生生不息,让这种街头救人的正能量能够继续传递下去。 (三亚日报孙显炬)

[责任编辑:徐 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