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美在心灵”大学生支教团活跃在全省各个市县的乡村学校。 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老师,我爱你。”再次看看纸条上这行稚嫩的笔迹,“美在心灵”支教志愿团海口分队志愿者王俊若既感动又心酸:“孩子们这样朴实、懂事,真的不舍得离开他们。”他在心里暗暗许下誓言,“若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回来!”

  2008年1月起,在省教育厅、团省委支持下,“美在心灵”支教志愿团正式成立,近9年来辐射了我省18个市县(不含三沙市)59所学校,累计向乡村小学输送了超过3万名支教志愿者。

  这其中,与王俊若一样始终牵挂乡村儿童的志愿者数不胜数。他们时常对支教过的小学进行回访、捐款捐物,对有音乐、美术、体育等天赋的学生连续几年建档跟踪,一步一步将他们引向了崭新天地。

  模式成熟 | 专注9年提供素质教育

  “近年来,海南不断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部分乡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已经赶上了城镇小学,但师资力量仍然有待加强。尤其是素质教育师资的匮乏,一直是很多乡村学校的‘痛点’。”“美在心灵”支教志愿团执行会长林恒说:“我们的支教课程就是针对这一‘痛点’设置的,涵盖了美术、音乐、环保、科技等丰富内容,目的就是能够让乡村儿童接受更多元的教育,提升整体素质。”

  课程虽然纷呈,但并非独一无二。能够坚持9年源源不断地向乡村中小学输送支教力量,“美在心灵”支教志愿团有自己的“诀窍”:通过省教育厅联系乡村小学,建立长期帮扶关系;通过网络募集志愿者,由往届志愿者筛选和培训新鲜血液;给提供服务的志愿者统一购买保险,统一要求认真备课和穿着橙色文化衫;除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支教活动,活动结束后还要组织回访和建档跟踪,为下一年开展支教活动做好准备……

  谭田小学校长翁志国深有感触,“志愿者们非常认真负责,每天都要站在门口目送学生离校,这让我们的任职老师都很有压力啊!”

  反哺家乡 | 琼籍大学生争当志愿者

  “今年报名比往年更火爆,网站都被挤瘫痪了。”“美在心灵”支教志愿团秘书长王辉敏介绍,2016年慕名想要参加“美在心灵”支教志愿团支教活动的大学生达1595人。他们必须通过简历筛选、视频面试、现场授课等重重考核,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记者发现,在“美在心灵”支教志愿团中,琼籍大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75%。王辉敏透露,初创团队时,其实是想让省外大学生给海南的基础教育添砖加瓦,但后来发现琼籍大学生对支教家乡的热情更高、劲头更足,“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发自内心地希望能为家乡的教育尽一份力。”

  祖籍澄迈的王俊若忆起一件小事,年少求学时,一场台风刮倒了村里的教室,3个年级的学生不得不挤在一间破旧的瓦房里,某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时,其他年级的学生就安静地自习。他之所以回乡村支教,就是忘不掉那般求知若渴的心情,忘不掉那些站在黑板前为乡村儿童传授知识的背影。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美在心灵”支教志愿团在海南18个市县(不含三沙市)都设置了分队机构,志愿者也是从周边市县优先选择的。这样一来,支教团队与各学校的帮扶关系更加稳定持久,支教活动的连续性也就更强。

  多方联动 | 汇聚水滴成就大江大河

  爱与善意的种子越发坚韧,随温暖的季风越过大海,在祖国更远的地方生了枝芽。在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西藏昌都,他们穿梭在险峰和激流中,护送着孩子们放学回家;在华灯璀璨的东方之珠,夜色浓郁的维多利亚港旁,在香港知青联成立10周年庆典中荣获优秀志愿者的他们一路高唱凯歌……

  美名远扬,“美在心灵”支教志愿团的团队品牌自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该团海口分队人事部部长陈倡吉举例,不少当年报名参团却无缘参与支教活动的大学生,如今又以特岗教师的身份找到我们,一同投入到乡村教育中去。

  团队的发起者王辉敏颇为感慨:“当年,我们这一小拨人自备‘干粮’,艰苦奋斗把支教志愿团做了起来。现在看来,即便以后我们离开“美在心灵”支教志愿团,也会有更多人前仆后继,接过我们手中的火炬。”

  在他看来,每个细微的公益之举都像是一滴清水,参与其中的人渐渐多了,水滴就汇成小溪,再汇成江河湖海。到那时,这片土地将永不干涸,花草也将漫山遍野、香飘四方。

  “美在心灵”支教志愿团执行会长林恒:

  “我们的支教课程就是针对乡村素质教育师资匮乏设置的,涵盖了美术、音乐、环保、科技等内容,目的就是让乡村儿童接受更多元的教育,提升整体素质。” (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实习生 陈卓斌)

 

 

 

[责任编辑:徐 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