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 read_image.jpg
  • 微信图片_20200304162616.jpg

文博会上“火出圈”的吉阳“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24-01-01来源:活力吉阳
  2023年第八届三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12月30日上午在天涯海角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此次文博会作为产业融合和专业化的文化盛会,为市民游客呈现了包括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论坛、文旅产品推荐会等诸多精彩活动,打造了一场独特的跨年文化盛宴。
 
  在本次文博会上,吉阳区委宣传部积极筹备,发动吉阳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市群众艺术馆、众志团心志愿服务中心、黎赛文化等吉阳辖区企业和社会组织代表,以“非遗文化”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吉阳区的黎锦、黎陶、黎族藤编、鼻箫等多种传统文化工艺,充分展现了吉阳区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组织的风采,呈现了吉阳区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海南黎族织锦被誉为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先民作为崖州最早的开拓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懂得使用木棉纤维进行纺织。最具代表性的黎锦因源自古崖州,因此也被称为“崖州被”,曾是“海上丝绸之路”运往国外的珍贵商品。黎锦制作过程分为纺、染、织、绣四道工序,其制作精巧、色彩艳丽、浪漫且经久耐用。图案多样、内涵丰富、生动活泼,将黎族人民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象融合在五光十色的图案中,向人们展示了三亚各民族不断创造和享受美好生活的生动画面。
 
  海南岛的制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时期的黎族聚居地,就已发现了陶片的踪迹。在千年以前,这里的人们遵循着古朴的生活方式,男耕女织,制作陶器和织锦。他们依靠这些质朴的手艺自给自足,在这片土地上过着宁静而简单的生活。
 
  黎陶,这种古朴的陶器,是由当地的泥土烧制而成,没有复杂的雕刻图案,却是黎族人家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不仅是用来储存粮食,更可以用来腌制食物。
 
  海南藤编技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已被纳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藤编巧妙地利用山藤编织成各式器皿与家具,在制作过程中,需经过漂白、防蛀和染色等多重工艺处理,确保其品质上乘。每一件黎族藤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不仅外观雅致、经久耐用,更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海南黎族鼻箫于2008年正式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在海南民间流传千余年,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古老竹木乐器。在黎语中,它被称为“巡”“虽老”“屯卡”或“圆哈”。鼻箫是一种以鼻吹奏的乐器,其特色在于拥有一个专门用于吹气的吹口,以及用于改变音高的指孔。演奏者通过控制气息,便能改变音调高低,从而演奏出动人箫声。
责任编辑:林祺

图说三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