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 read_image.jpg
  • 微信图片_20200304162616.jpg

您的位置:三亚文明网首页 > 道德模范

扎根南繁四十载 培育水稻新品种——记第九届海南省道德模范钱前

发布时间:2023-12-06来源:
 
  ●人物档案

  钱前,水稻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
 
  一粒种子,孕育希望,造福人类。
 
  提起关于种子的故事,今年61岁的钱前眼神中闪烁光芒。
 
  “1983年7月,我从南开大学生物遗传学系毕业,同年10月初次踏上海南,参与水稻育种相关工作,现在回想起来,已经有40年啦。”钱前告诉记者,水稻研究工作是极富智慧的,一株好的水稻要“秀外慧中”,要求方方面面都“恰到好处”。
 
  当前,水稻有将近4万个基因,杂交意味着4万个基因和4万个基因的重组,这是极其繁琐庞大的工程。
 
  当问及南繁育种中有何难忘事情时,钱前说,过去的艰苦岁月令他记忆犹新。“在那个时期,从事南繁育种被形容为‘三个蚊子一盘菜’,但一代代水稻人都坚持下来了。他们背着种子、拖着行李,南下北上,如同候鸟迁徙,年复一年。”
 
  没有执着和热爱,肯定坚持不下去。钱前常说:“农业科学是实践科学,光坐在实验室是做不好农业科研的。”他如是说,也如是做:白天田间观察,晚上实验室做实验。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40年间,钱前和他的团队发掘了近5万份可供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分析的材料,包括7大类、39个亚类共2386份水稻遗传材料,并建立了4000余份高产、优质、高抗水稻分子育种的亲本资源库;构建了国际上第一套籼稻背景的近等基因系、研究出第一个育性稳定适于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粳稻新材料,均被广泛应用……他参与水稻育种的科研历程,伴随着中国水稻研究所从诞生、成长到壮大成为领域内的顶尖科研机构全过程。
 
  田间地头,是科学家最好的舞台。花甲之年,钱前卸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之职,义无反顾投身南繁硅谷和国家实验室建设,担任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成立野生稻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建设三亚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开展野生稻中优异基因的鉴定利用。
 
  “日复一日、不畏艰苦地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才能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收获。”10月25日,钱前来到三亚市珠崖毓才院,面向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青年师生、科研工作者、科技城建设者分享“南繁历史性成就与南繁硅谷展望”。“水稻育种历程凝聚数万人的坚守,铸就了科学家精神、南繁精神。”
 
  南繁育种至今已走过60余年的风雨历程。钱前激动地说,海南对中国的贡献,对世界的贡献非常大。“1970年11月,袁隆平团队发现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由此开启新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育成的2.8万余个农作物新品种中,超过70%的品种经历过南繁的洗礼。”
 
  讲座结束时,钱前鼓励青年科研工作者,要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将理论研究推向人类认识的新边缘,为应用探索展开前所未有的新画卷。
 
  面对南繁别称“难烦”,钱前笑着说,做农业就得不怕难,不嫌烦,吃得下苦,静得下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事,做成事!
 
  如今,一万份从世界各地收集的优质稻种资料,正在三亚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随风摇曳。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郭志华)
责任编辑:林祺

图说三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