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大小洞天支教团队第十二批支教志愿者合影。 

  

  今年3月初,三亚大小洞天支教团队第十二批支教志愿者搭乘飞机,从三亚飞往海拔3200米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跨越6000多公里的路程,到达新疆的“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将知识与爱传递给喀什地区的孩子们。

  这支北上的支教团队组建6年来,一批批志愿者奔赴高原之巅,将宝贵的知识、教学的智慧“送”给5000多名孩子,用爱和希望串联起三亚与喀什的友谊桥梁。

  每一张笑脸都是支教路上的最大动力

  2011年,三亚大小洞天景区董事长孙冬得知塔县因为缺少汉语老师,许多孩子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便在景区发起到新疆支教的倡议。倡议得到了景区员工们的积极响应。从此,三亚大小洞天便与塔县城乡寄宿制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去新疆支教的人从第一批发展到现在的第十二批,与其说支教的队伍越来越大,不如说这股乐于助人的温暖力量越来越大。而让我们一直坚持并且有热情做这件事情的,是孩子们那一张张笑脸,还有那颗最淳朴的心。”三亚大小洞天支教团队负责人董凤娟说。

  对于董凤娟这段话,志愿者们深有体会。李雪娇是支教服务队第六批进驻塔县的队员。时值2月份,北方寒风凛冽,千里冰封,李雪娇从温暖如春的三亚到达支教小学——塔什库尔干县寄宿小学时,孩子们用特有的拥抱方式欢迎来自三亚的她。一张张洋溢着天真笑容的脸庞、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在李雪娇心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孩子非常单纯,对于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知”。

  从三亚到海拔3200米的帕米尔高原,身体难免有些不适应。但为了能给孩子们尽快上课,和其他志愿者一样,李雪娇尽快熟悉当地环境并迅速投入备课、教学中。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李雪娇发现很多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听不懂汉语,有的学生甚至连自己的汉语名字还不会写。为了让孩子学好语文和普通话,李雪娇想了一个妙招:让班里的同学结对子,由汉语学得好的同学辅导基础较弱的同学,这样下来,孩子们的进步飞速。

  塔县地处高原地带,交通不便,很多孩子从来都没有出过远门,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一次班会课上,李雪娇问学生,将来的梦想是什么?有一些孩子的答案是:买羊放羊。此时的李雪娇深知,不仅要教好孩子们的语文,更要扩充他们的视野。于是,每周五下午没课的时候,李雪娇便带领孩子们观看自己从三亚带过去的照片和视频。“大海有多大啊?”孩子们对视频里播放的世界充满着憧憬。慢慢地,不少孩子的学习心态转变了,那些曾经在课上“屡教不改”调皮捣蛋的孩子也改变了很多。

  志愿者教师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当地的老师和家长都看在眼里。志愿者老师家访时,家长总是要宰羊招待老师。“家长们太热情了,每次去家访,都不敢留下吃饭。”李雪娇笑着说道。同样看到志愿者的努力的还有当地的教育局。大小洞天和塔县教育局的五年之约到期后,按照原定计划,支教团队准备换一个市县进行支教,但被当时的支教学校校长一再强烈挽留,希望他们为学校继续提供帮助。

  “支教对塔县当地教育进行了有力的补充,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塔县副县长徐远平说,三亚大小洞天志愿者支教服务队五年来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和尊重,塔吉克人民很懂得感恩,今后也希望与三亚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克服重重困难走出“企业支教”新路子

  塔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之西,属高原高寒干旱-半干旱气候,气候寒冷而干燥,再加上高原反应,教学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支教老师们却甘之如饴。志愿者马晓明结婚第三天就赶赴塔县进行支教。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以外,这个开朗的帅小伙主动要求“加活”,主动帮忙分担一些学校的行政事务;志愿者童丽丽在课余时间,教导孩子学习了国学、太极……

  除了支教活动,志愿者团队在地区遭遇自然灾害的特殊时期也踊跃伸出援手。今年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发生了5.5级地震,得知消息后支教之家队伍向公司全体员工发起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募捐倡议活动,活动在公司内部引起了较大响应,三天共计捐款人数300余人,募集捐款金额近八千元。

  “通过团队支教形式,拉近了三亚与喀什两地的距离,增长了两地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董凤娟表示,三亚大小洞天支教团队用努力开启了一个新的支教模式——“企业支教”,未来希望将这种支教模式复制到整个三亚的企业乃至全国,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志愿活动,将知识传递,将爱传递。

  (三亚日报 记者 吴合庆

 

[责任编辑:王晓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