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乐帆(右)指导工人对花草进行修剪 袁永东 摄 

  “双修”,让三亚的城市大道变得绿意盎然。作为三亚的门户道路——迎宾路、凤凰路、榆亚路焕然一新,“颜值”剧增。最为明显的是,道路两旁原本参差不齐的树木被高大挺拔的棕榈树取代,道路景观凸显出浓郁的热带滨海风情和强烈的韵律感。而在这之前,这些道路的两边景观树木“颜值”很对不起观众,有不少长势不好、杂乱无章的树木,三亚通过道路景观亮化改造后,大都被迁移到了别处,有的移植到其他路段,有的移植到苗圃基地进行假植,现在的道路两侧的树木挺拔秀丽,得到广大市民游客的点赞。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潜心研究苗木20年、为“双修”做出重要贡献的“苗木人”——三亚市园林环卫局苗圃场副场长孙乐帆。

  2016年43岁的孙乐帆,1996年从海南大学园林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苗圃场工作。20年的钻研和勤奋工作,让他在“双修”建设中大展拳脚,成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播绿人”。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下,他放弃休息时间,忘我地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海龙路绿化改造、桶井路景观绿化提升树木迁移以及三亚湾路行道树更换树木迁移等工程。

  科学指导 提高树木存活率 

  2015年8月,海龙路绿化改造工程启动,凤凰路上的385棵菩提榕被迁移到海龙路种植;2016年5月,桶井路将779棵乔木迁移出去;2016年8月,三亚湾行道树换植工程迁移640棵乔木。如此庞大的工程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比如从树木的起挖到树木伤口愈合的专业处理都要非常小心,如果一步出了问题,那么树木很可能就会死亡。然而,在孙乐帆科学合理的指导下,这些被迁移的乔木的存活率在90%以上。

  “树木在移植时,它的根系、土球很难控制,尤其是土球不好保留。为了保证它的存活率,我们就要采取多种措施。”孙乐帆介绍说,树木在起挖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它冠幅的完整,同时对它的根部进行处理,促进它根系的快速生长。因为树木移植到新的路段,树冠太大,就影响树木的存活,冠幅过小,也会影响道路景观性。比如从凤凰路移植到海龙路的菩提榕比较容易存活,所以尽量保留它的树冠,让它换植在其他路段时,就会快速提升道路景观。

  土球的起挖必须先将行道树周边铺砖撬开,然后按照树茎3倍以上的距离开挖土球,比如树茎是20公分,那挖开的土球直径至少不低于60公分。土球挖出来以后,有些根系必须要断掉,对根系断掉的部分,同时要用生根剂进行涂刷处理,目的就是促进根系伤口处迅速长根。只有树根长的快,树木才能恢复得快。另外就是树冠的修剪,要依据不同树木的特点。在树冠修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一点是,对树枝的切割面伤口要使用树木涂抹剂,如果不及时保护,一是容易长虫,二是容易腐烂。

  放弃休息 加班加点完成任务 

  每天早上7点,孙乐帆就赶到工地。考虑到施工路段比较长,一天最多只能迁移30—50棵树木,孙乐帆就选择在工地上吃饭,并放弃午休时间。“我一定要守在现场指导工人施工,因为有些工人的技术不娴熟,不懂得根系的处理或者冠幅的修剪,会影响树木的存活率和景观。”孙乐帆除了指导树木的迁移工作外,他还要去种植现场看这些移植树木的情况,每天都是来回奔波。

  树木迁移对于孙乐帆来说并不困难,让他提心吊胆的是地下的光缆。凤凰路在树木起挖过程中,底下的光缆线特别多,包括通讯的、监控的、路灯的,甚至有一些煤气管道,这些线路比较复杂,所以他千叮咛万嘱咐工人在起挖时,一定要小心。

  “也怕下雨,一旦下大雨就会影响我们的进度,因为土球遇到雨水可能会松散。”孙乐帆说,只要遇到下雨天,我们就尽量不挖树,只是对树木进行修剪。为了不耽误工期,天气晴朗时,就加班加点的工作,有时甚至施工到晚上八九点钟,就连节假日也不休息。

  在三亚“双城”“双修”的大建设热潮中,孙乐帆常年的钻研和长期一线的实践经验派上了大用场。几个月下来,孙乐帆先后参加了海龙路绿化改造、桶井路树木迁移、三亚湾路行道树更换等工程,总计转移、种植树木1800多株。

  在园林绿化第一线,孙乐帆不知疲倦,为三亚“双修”描绘出一幅郁郁葱葱的绿色图景。他笑着说,干这行多年,也比较热爱这行,把这些树木移植到新的地方,看着它们茁壮成长,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三亚日报记者汪慧珊) 

[责任编辑:陈 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