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 微信图片_20200304162616.jpg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jpg
  • ad740.jpg

您的位置:三亚文明网首页 > 创文动态

三亚蜈支洲岛海底“施工队”复工 潜入15米深水域清理珊瑚敌害

发布时间:2020-04-01来源:三亚日报

海底“施工队”作业现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停工近一个月的蜈支洲岛景区海洋部于近日复工了。3月31日,记者上岛,来到这支只有5人的海底“施工队”作业现场,他们正在15米深的水域下清理珊瑚敌害核果螺。

13时许,蜈支洲岛西侧海浪平静,适合下水作业。在穿上潜水装备,沟通妥当后,海洋部经理王丰国和员工周志刚、李孙明便从离岸200多米的海洋牧场水面潜入水中。“近日检查珊瑚长势时,发现许多核果螺吸附在珊瑚表面,导致少量珊瑚出现了病变。”王丰国说,核果螺是珊瑚的天敌,必须要除掉。

据介绍,在海底作业动作缓慢,视野受限,常常带着写字板沟通,困难比岸上多,危险比岸上大。“每次下水前要必备剪刀和敲击棒,就怕被渔民的渔网缠住。”王丰国告诉记者,复工后,“施工队”已陆续完成海底渔网、垃圾清理、监控设备维护和人工鱼礁影像收集等工作,及时对海洋牧场生态环境进行了修复。

据了解,2011年,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下,在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牧场团队王爱民教授的技术指导下,启动了中国第一个热带海洋牧场项目,2019年该项目获得第五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称号。

在海洋牧场里,“施工队”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进行珊瑚移植。据介绍,珊瑚移植是一项细腻的技术活,是将5厘米左右的珊瑚断肢移植到地面并让其生长存活。这些年,在南海海洋生物实验站张玉阳博士的指导参与下,海洋部在蜈支洲岛北部海域已进行3万多株的地面珊瑚移植,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现在苗圃上面还有1000多株的珊瑚母体,年底预计又可获得4万多个断肢进行移植。”王丰国告诉记者。

因珊瑚移植在景观式鱼礁上繁殖速度更快,近些年,海底“施工队”还给珊瑚“建房子”,即投放人工鱼礁。去年下半年,王丰国就带领“施工队”在岛北海域投放58个景观式人工鱼礁,如今移植该些鱼礁上珊瑚已长出10多公分。

目前,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共投放1500余个水泥礁,21艘“沉船”,它们已全部覆盖了藻类、贝类和珊瑚,海洋牧场的鱼类资源也比投放鱼礁前增长了10余倍,海洋生态环境逐渐变好。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洪光越)

 

责任编辑:余菁菁

图说三亚

更多>>